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晨曦划破袁庄的天际,第一缕金光掠过纵横的田垄、拂过错落的农舍,一面面五星红旗已在全镇11个村的广场上冉冉升起。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激昂的乐声,只有村民们攥着衣角的手、凝望着国旗的眼,和那句从心底里涌出的“祖国万岁”——在袁庄,这场遍布乡土的“国旗下讲话”,正以最朴素的姿态,奏响最磅礴的爱国乐章。
从工业园区的海河滩村,到稻浪翻滚的时桥村;从青砖黛瓦的大袁庄村,到果蔬飘香的孙庄村。国旗升起的时刻,便是全村人最庄重的集结。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王焕然,紧紧攥着中共中央制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奖章”,将脊背挺得笔直;红领巾小朋友们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用标准的少先队礼向国旗致敬;刚从葡萄园赶回来的种植户王伟,裤脚还沾着湿泥,却站得像田埂上的白杨树——这是袁庄人最真实的模样,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有发自肺腑的敬意,让那抹中国红,在乡土间扎下了最深的根。
国旗下的讲话,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只有“沾着泥土味”的心里话:“瞧!咱们村的24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长势喜人,真的是风吹稻浪美如画,这是国家政策给的底气!”时桥村党支部书记指着不远处的稻田,话语里满是自豪;“我站了40多年的讲台,守着学生,就是守着未来、守着希望!”海河滩村的老教师沈义刚,把对祖国的爱藏进了日复一日的课堂里;“我会继续好好读书,将来回来建家乡!”袁庄初中的孙庄小姑娘金韩云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眼里闪着光。这些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田里的庄稼一样扎实——袁庄人懂,爱国从不是空洞的口号,是把自家的田种好,把村里的路修平,把日子过得红火,把每一份“小家的盼”,都汇成“大国的强”。
当国旗升到杆顶,猎猎风声里,是全村人齐声高唱的国歌。老人的嗓音有些沙哑,孩子的调子带着稚气,却没有一个人走音——那是最整齐的“乡土合唱”,每一个音符都裹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祖国母亲的深情。有人悄悄抹了眼角,不是悲伤,是看见国旗飘扬时,心头涌上来的热;有人把国旗的模样刻在心里,转头就往地里赶——他们要把这份感动,变成播种的力量、耕耘的干劲。
这就是袁庄镇的国旗下讲话:没有轰轰烈烈的排场,只有“你我皆是参与者”的真诚;没有遥不可及的抒情,只有“把日子过好就是爱国”的实在。当国旗在袁庄的每一寸土地上迎风舒展,当朴实的话语在田埂间回荡,我们忽然懂得:最磅礴的热爱,从不需要刻意雕琢;最真挚的告白,往往藏在脚下的泥土里、手中的活计里、心里的牵挂里。
今日袁庄,以国旗为证,以行动为誓——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春耕夏耘的坚守、邻里互助的温暖、建设家乡的热忱,书写着对祖国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礼赞。而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早已成为袁庄人心中最亮的坐标,指引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向着“国富强、家兴旺”的方向,坚定前行。(冒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