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2025-09-27 14:55

  蟹起阳澄,味誉全球。今天上午,2025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在园区正式开捕。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这是半斤的母蟹,这只公蟹也是5两!”在阳澄湖围网养殖区,蟹农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着金秋第一只蟹笼收网出水,一只只肥美鲜活的阳澄湖大闸蟹争相出笼。”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长势良好、品质上乘,预计全年产量在1.035万吨左右。其中围网养殖区面积1.57万亩,产量1550吨左右,沿湖周边高标准池塘养殖面积6.79万亩,产量8800吨左右,较去年增长450吨。

  开捕后,首批成熟大闸蟹约2000吨将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市,在国庆中秋团圆之际增添一道时令美味。后续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6000吨左右上市,11月下旬至12月有2000吨左右上市。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阳澄湖大闸蟹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苏州的“金字招牌”。在当天的开捕推介会上,全新阳澄湖大闸蟹专用包装与专卖店统一店招亮相,《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质量等级》标准推出,《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品质特征蓝皮书》正式发布。一系列重磅举措以科学“护航”品质,不仅标志着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建设步入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也为广大食客“认得准、买得对、吃得好”持续“加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版阳澄湖大闸蟹防伪标识(蟹扣、防伪标贴),在延续“一蟹一扣”的机制上还增加了“一箱一贴”的双重防伪。

  湖区围网养殖为“蟹壳红”,高标准养殖为“蟹壳青”,标签正面为镭射材料,反面二维码根据逻辑变色显示。且防伪蟹扣和防伪标贴由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统一发放和管理,让每一只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都拥有统一制作的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从养殖水域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此外,今年协会还首次引入“熔断机制”,多方联动,依据每家商户实际养殖水面核定销量,每亩不超过600只,售完即下架,让品质保障精益求精。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阳澄湖水不仅孕育了蟹中极品、江南至味,也滋养着文商旅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年,苏州巧妙串联大闸蟹美食与江南文化旅游体验,推出多条精品品蟹旅游线路,让“来苏州,过好吃的秋天”成为众多食客心心念念的美好向往。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交个螃友”秋日焕新季系列主题活动,以及升级版“大闸蟹养殖服务一件事”服务平台,将蟹农、蟹市、蟹节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沉浸式品蟹之旅,进一步激活区域文旅消费新动能。

  作为阳澄湖大闸蟹的重要产区之一,园区水域环境得天独厚,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壮体”的大闸蟹肉质鲜嫩、膏黄饱满。近年来,园区聚焦品质安全与智慧养殖,推进“技术入湖”,打造“智慧码头”,实现养殖过程透明化、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大闸蟹养殖服务一件事”专窗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多元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今年正值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十周年。园区持续推动“精品高端及绿色生态”发展,深化“自然共生”理念,将文化、娱乐、运动、商业、科技等元素融入度假区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型滨水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除了大闸蟹开捕推介活动,“金秋•三湖嘉年华”期间,阳澄湖围绕“满澄尽啖黄金甲”主题,还将推出蟹季厨艺争霸赛、大闸蟹美食市集等特色活动,以及WTA125苏州公开赛、2025国际男子职业网球赛、足球小将冠军挑战赛等赛事,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赋能区域文旅消费升级。

满澄尽啖黄金甲!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新一轮蟹季正式开启,来园区漫步阳澄湖畔品蟹赏景,共赴一场舌尖与身心的金秋盛宴吧!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