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来源:光明网2025-09-26 15:53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22年累计资助3.61万余人,发放善款6681.39万元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在素有崇文重教传统的苏州,一项温暖人心的公益事业已持续奔跑了二十二个春秋。由苏州市教育局、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市慈善总会(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各县级市(区)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助学圆梦”活动,自2004年启动以来,始终坚守初心,从未间断,成为苏州慈善事业中一张闪亮的名片,为无数身处困境的学子铺就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希望之路。22年来,“助学圆梦”项目已累计资助3.61万余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善款6681.39万元,其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支出善款3242.62万元。22年的坚守,不仅是一串厚重的数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与爱的承诺,成为“乐善苏州”最温暖的注脚。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助学圆梦 让爱从“及时雨”化作“接力灯”

  在苏州,“助学圆梦”项目深耕二十二载,以“精准化帮扶、全链条赋能、社会化联动”的创新实践,将单次助学的“及时雨”,转化为持续传递的“接力灯”,为困境学子照亮求学路。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传楷(化名),家住姑苏区平江街道,河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三学生。他成长于一个困难家庭,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是公交车司机,微薄的收入曾让他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高中时期,苏州市慈善总会“助学圆梦”项目的资助如及时雨,不仅缓解了学费压力,更点亮了他求学的希望。“那笔助学金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传楷回忆道。进入大学后,传楷奋发图强,凭借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俭学,不仅自食其力负担生活费,更努力为家庭减轻负担。

  怀抱感恩之心,传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校期间,他坚持在康复中心陪伴自闭症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清理等志愿活动。寒暑假返苏,他主动加入“暖心计划”,为社区老人、困境儿童送去关怀。即将毕业工作的他,许下了一个朴实而坚定的心愿:“工作后,我计划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固定部分,来帮助其他困难学生。因为我深知这份帮助对一个困境学子意味着什么。当年是它托起了我,如今,该由我接过这盏灯,去照亮他人了。”

  传楷的故事,正是“助学圆梦”项目播下善种、结出硕果的生动写照。他不仅成功走出了困境,更将曾经感受到的温暖内化为助人的动力,从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他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爱的延续,彰显了慈善事业“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深远力量。

  精准帮扶,织密助学网

  “助学圆梦”活动自2004年启动,由市教育局、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各县级市(区)慈善总会联合开展,形成了覆盖广泛、标准清晰的帮扶体系。

  “谢谢慈善总会,这份帮助对我来说很及时,让我可以安心地踏进大学校园。”在2025年“助学圆梦”活动现场,刚拿到的助学金的小赵开心地说。18岁的小赵是名准大一新生,即将就读无锡太湖学院,学习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技能。他读小学时,爸爸不幸遭遇车祸,伤及神经系统无法工作,常年需要吃药治疗,在厂里打工的妈妈成了家中主要经济来源。如今有了这份慈善支持,妈妈的肩上的负担可以减轻很多。小赵表示,自己日后也会多多参与慈善公益服务,继续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对大学生活还是挺憧憬的,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回馈社会。”开学后,小王也即将前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启宠物医疗技术专业的学习之路。从小看着父亲一人辛苦把姐姐和自己拉扯长大,这个暑假,小王也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希望能给家里减轻负担,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今年暑期的“助学圆梦”项目继续对各县级市(区)范围内的低保、低保边缘、人均月收入低于全市两倍低保标准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考入普高、中职、大学(含大专)、硕士研究生的新生进行资助;对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范围内的低保、低保边缘、人均月收入低于全市两倍低保标准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的新高二、新高三(新职二、新职三)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今年考入普高、中职的新生以及新高二、新高三(新职二、新职三)学生给予2300元/生的慈善助学金,较去年略有提高;今年考入大学(含大专)的新生,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慈善助学金;今年考上研究生的新生,给予一次性6000元慈善助学金。

  2025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和各县(市)区有关单位共发放助学金229万元。其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和各县(市)区慈善总会资助困难学生582名,支出205万元,其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支出善款97.9万元;联合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爱立方”励志助学项目,资助200名学生,支出20万元;联合市总工会资助特困职工家庭学生7名,资助金额4万元。

  截至8月26日,该项目已资助全市困难学生789名。其中,中小学生200名,普高(中职)学生445名,本科(大专)学生130名,研究生14名。今年资助的困难学生中,有6名学生被985、211工程高校录取,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此外,今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还通过教育帮困、同行向善、昆山钞票、景行助学等冠名基金,帮扶329名困难学生,支出42.74万元助学金。

  政企社联动,共筑爱心长城

  苏州市慈善总会坚持“扶贫弱、救急难、补短板”的精准帮扶方针,按照“政府救助”“社会资助”“慈善帮扶”政社企三级联动的模式,不断扩大救助学生范围,积极打造助学品牌,吸引了更多爱心力量加入。

  作为地方国企,苏州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回馈社会,2014年,在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冠名基金“苏州银行慈善爱心基金”。2025年,捐款80万元用于“助学圆梦”活动。截至目前,苏州银行累计向慈善爱心基金池捐赠资金3272万元,参与慈善救助63次,支出2302万元,用于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爱心助学、公益医疗等工作。

  在“助学圆梦”的版图上,社会各界的力量正不断汇聚。从2018年第22期惠民休闲年卡发行开始,苏州市民卡推出慈善品牌项目2元慈善爱心行动,7年来累计向市慈善总会捐赠267.68万元。2024年,捐款68万元,其中48万元用于助学,20万元用于关爱新市民项目。2019年,苏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22万元;苏州市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结对助学8名学生,捐款13.82万元。

  从一份助学金的温暖,到一群人的爱心接力,“助学圆梦”正在用点滴善意,托举起更多困境学子的求学梦,也让慈善的火种在城市中不断传递。

  人人圆梦 542万助学金照亮4240名大山学子求学路

  从云南昭通乌蒙山脉的崎岖山路,到北京璀璨的都市灯火,14岁少年小伟的人生轨迹,因“人人圆梦助学计划”悄然改变。截至2024年底,该计划已累计发放助学金 542.35万元,为4240名偏远地区学生送去关怀与希望,让更多 “小伟” 的求学梦想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

  时间回溯至几年前,鲁甸县鹊落村的小伟正面临人生困境:母亲离家,父亲沉溺酒精,他不得不牵着三个年幼弟妹,在每天40分钟的山路上挣扎——辍学照顾家庭的念头,曾像藤蔓般缠绕着他。“爷爷说,学习是最好的出路,能让我们走出大山。”小伟眼中的坚定,险些被生活重压击碎。

  转机发生在“人人圆梦助学计划” 志愿者刘妈妈的到来。“孩子父亲颓废的样子、年幼弟妹的眼神,让人揪心。”刘妈妈没有放弃,她鼓励小伟父亲。在计划帮扶与志愿者鼓励下,父亲重新振作,清晨喂牛、白天劳作,家逐渐找回温度;小伟也得以重返课堂,凭借刻苦成为年级佼佼者,更获荐赴北京录制节目,第一次见识 “高楼插云、灯火比星亮” 的繁华,真切感受“祖国的富强”。​

  “是你们的爱,让原本冷清的大山变得暖和起来。”小伟在感谢信中的这句话,正是“人人圆梦助学计划”的初心写照。据了解,该计划由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于2022年1月正式发起,聚焦偏远地区学子求学难题,通过助学金发放、志愿者帮扶等方式,为困境家庭学生筑牢求学保障。​

  如今,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多地的大山里,类似小伟的故事仍在持续上演。542.35万元助学金、4240名受助学生的背后,是社会力量对教育公平的坚守,更是“人人圆梦”理念的生动实践——让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大山孩子,都能沿着求学路,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书海扬帆 让每本书都成为希望的阶梯

  墨香跨越山海,文字连接心岸。自2022年起,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 “书海扬帆” 对口援助捐书计划,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广阔世界的阅读桥梁。截至2024年底,这项温暖的工程已累计向新疆霍尔果斯、巩留、阿图什,西藏林周,陕西周至等9个地区的237所学校及单位,捐赠图书53.93万册,合计2178.72万码洋,折合资金价值达1843.31万元。一本本带着温度的书籍,如同撒向戈壁草原、雪域高原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2025年4月23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当天,苏州工业园区新融学校里书香涌动。2025年 “书海扬帆” 图书捐赠暨阅读交流活动在此拉开帷幕,计划向新疆、西藏、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6省9市县的乡村学校捐赠1000万码洋图书。活动现场,公益图书主题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项目在阅读引领方面的创新实践。​

  早在2024年,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就联合苏州市慈善总会、青少年冰心文学征稿活动组委会,共同发起“书海扬帆”主题征文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文字表达阅读的收获与感悟。活动共收到568篇饱含真情的作品,经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最佳文学奖20名、突出文学奖30名、优秀文学奖50名,以及教师文学作品创作奖10名。​

  “我的作品能获得‘书海扬帆’公益图书主题征文的突出文学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突破自我的新起点。”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育才校区六(3)班的周子熹,在交流活动中分享获奖心得时,眼里闪烁着对文字的热爱。​

  “今天,我们携手苏州市慈善总会,将这份爱心传递,希望每一本书都能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阶梯,每次阅读都能点燃心中的希望。”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项目协作部主任李响的话语,道出了项目的初心。​

  从一本本图书的跨越山海,到一篇篇文字的真情流露,“书海扬帆”正以阅读为帆,载着知识与希望,驶向更多孩子的心灵港湾。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援建思南长坝波司登小学。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三级慈善总会联合江苏波司登集团共同捐赠1100万元,对铜仁市思南县长坝波司登小学进行异地改扩建。学校建成后,覆盖15个村,特别惠及1119户贫困家庭中的适龄儿童。

  榜样传薪 大爱续航暖征程

  在苏州大地上,慈善助学的暖流从未停歇。从“希望老人”周火生27年蹬车义卖、跨越山海助千名学子,到院士钱七虎捐出千万奖金、以“瑾晖基金”传递桑梓情,再到徐光带病奔走14年、让2万余名学子逐梦校园,还有冯浩鹏、何娴轩、任志等老兵以毕生积蓄续写爱心篇章——一代代慈善践行者以行动为笔,在脱贫攻坚与教育公益的画卷上,绘就了“爱满苏城、薪火相传”的动人图景,让希望之光照亮无数追梦人的前行之路。

  周火生:27年爱心长征照亮千名大山学子

  蹬三轮车9小时义卖旧书、600多公里路程耗时16小时送助学款、82岁脑梗后仍坚持第100次助学行……“希望老人”周火生用27年坚守,在昆山与大别山间架起爱心桥梁。老人已于2022年离世,但他点燃的爱心之火,仍在神州大地传递。​

  1993年,即将退休的周火生从报纸上得知安徽金寨建成全国首所希望小学,当即汇款1000元,开启与希望工程的缘分。1995年首次踏访金寨,漏风教室、残缺课桌椅的景象,让他坚定助学信念——此后27年,他从上海收购旧书,蹬三轮车回昆山义卖,往返 9 小时风雨无阻;送助学款到金寨,600多公里路程辗转16小时,累计个人捐款48万余元,发动各界捐物捐款超1200万元。​

  即便2016年两次脑梗,82岁的周火生仍未停下脚步。2018年,他在他人搀扶下完成第100次金寨助学行,车上哼着《春天在哪里》,见到受助学生时抹泪微笑。受其帮助的金寨学子易三梅如今已是当地干部,她感慨:“周爷爷为我们撑起希望蓝天,改变了命运。”​

  截至周火生2022年2月离世时,他已助力金寨16所希望小学换新貌,1300多名学子圆求学梦,部分学子长大后成为医生、教师传递爱心。如今,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的助学范围已拓展至全国11省28个助学点,“周老精神仍在,我们会让希望之火越烧越旺。”协会会长吴卫林说。

  钱七虎:2353.97万善款绘就慈善“工程图”

  今年六一儿童节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八一勋章”“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钱七虎通过银行转账,向昆山市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定向注入“瑾晖慈善基金”。这是他今年面向昆山的“第四捐”,截至目前,钱七虎累计捐款已达2353.97万元,以持续善举诠释情系桑梓、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

“助学圆梦”铺就困难学子希望之路

  钱七虎的慈善之路始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收入有限的他,便从工资与津贴中拨款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2013年,以其母亲和夫人名字命名的“瑾晖慈善基金”在昆山市慈善总会成立,成为当地首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冠名基金。2019年,他更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额注入基金,使其成长为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个人冠名基金。​

  据统计,“瑾晖慈善基金”累计注入善款1553.97万元,支出525.97万元,已惠及1836人次。今年4月,钱七虎还曾与夫人及昆山市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一道,向基金追加捐款100万元。“我的一切成就源于国家和人民的培养,回报社会是毕生使命。”他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多年投身慈善的初心。​

  值得关注的是,钱七虎不仅是慈善领域的践行者,更是我国防护工程领域奠基人——他创建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攻克核爆防护等关键技术,参与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国家战略安全与国计民生筑牢 “屏障”。其善举更带动23家企业、数百名个人加入捐赠,推动“日捐”“月捐”等创新募捐模式普及,形成“慈善接力”效应。​

  2025年,钱七虎获评 “长三角慈善之星”“江苏慈善之星”。在2025瑾晖慈善基金捐赠仪式上,他表示:“慈善永远在路上,‘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社会,能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伟大。”这位兼具科研担当与慈善情怀的院士,正以行动铸就新时代 “精神长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

  徐光:以爱为炬,14年奔走助学一线

  在脱贫攻坚与公益助学的道路上,阳光助学创办人徐光以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一段温暖人心的大爱篇章。作为中国公益先锋、中国公益慈善奖、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获得者,徐光与阳光助学的故事始于14年前。

  多年来,他即便拖着病体,仍坚持奔走在助学一线,每年助学路的总长可绕地球一圈。这份执着的背后,是他对贫困学子的深切牵挂,以及对“扶贫先扶智”的坚定践行——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也成为他持续投身助学事业最大的动力。

  在徐光的带领与众多志愿者的支持下,阳光助学不断发展壮大:14年间,组建起1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累计帮助2万多名学生,其中7000多人成功考上大学,为无数贫困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例如,四川大凉山15岁的女孩尼苦木依,曾因需撑起六口之家而被迫中断学业,在阳光助学的帮扶下,助学物资陆续到位,尼苦木依不仅得以返校复读,还获得了困难补助,重新回到了追逐梦想的校园。

  徐光常说,志愿者们给了他太多力量,而国家扶贫的决心和力度更让他备受鼓舞。“只要我活着,就想一直帮助他们”,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助学事业的无限坚守。

  老兵添彩:以赤诚之心续写慈善篇章

  在苏州,像周火生、钱七虎、徐光一样热心慈善的人还有许多,其中不乏冯浩鹏、何娴轩、任志等老兵的身影,他们以毕生积蓄与赤诚之心,为慈善助学添上厚重一笔。

  94岁的冯浩鹏是江阴人,战火纷飞、生活困苦时,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从未放弃读书。1949年7月,18岁的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军事院校从事文字和政治教育工作。在部队期间,他吃苦耐劳,自愿到条件艰苦的生产建设兵团劳动,立过三次三等功,1988年9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退休后,冯浩鹏搬到苏州,不仅常义务在社区讲堂给学生讲革命故事、在盘溪军休所整理报刊杂志,还踊跃参与慈善公益活动。2019年,他与爱人孙建华共同捐出16万积蓄,设立“鹏华爱心助学基金”,定向帮扶苏州及云南昭通市的贫困生完成学业,这也是苏州市慈善总会第 53 个个人冠名基金。截至目前,该基金共支出5.4万元,累计帮助贫困学生 15名。

  2023年5月,新四军老战士何娴轩在她100岁生日之际,捐出60万元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11月,95岁抗美援朝老兵任志捐赠26万元,设立助学基金。曾经,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守卫过共和国的壮丽河山,如今在和平年代依然不忘军人本色,以善举为助学之路再添温暖。

  (彭小丽)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