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苏常州戚墅堰街道:小手拉大手,共筑社区同心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江苏常州戚墅堰街道:小手拉大手,共筑社区同心圆

来源:光明网2025-09-04 20:18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家庭则是社区构成的最小细胞。如何激活家庭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戚彩”家庭参与模式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孩子们用纯真倡议叩开居民心扉,以“小手”拉起“大手”,让家庭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因子,编织出一幅代际协作、邻里互助的温暖图景。

  童心倡议,小声音激发大回响

  “叔叔,请和我们一起爱护戚大街的环境”“阿姨,您知道我们戚墅堰的历史故事吗?”……在戚大街社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有模有样地向居民发放倡议书。他们不是在进行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而是“戚彩”家庭参与项目的“小先锋”。

  这个由社区儿童自发构思、亲手绘制的倡议活动,最初源于一堂社区书画比赛。四年级学生万雨萱告诉记者:“比赛要画‘我心中的美丽家乡’,我画了运河边的林荫小道,但实际路上却有垃圾。我就想,能不能真的让社区变美?”这个天真却坚定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

  孩子们自己讨论倡议内容,用彩色画笔制作宣传画,还排练了小品在社区演出。“没想到孩子们的建议这么有创意。”社区书记陈苞芳说,“他们提议在井盖上画垃圾分类示意图,组织‘落叶创意画’比赛,建立宠物便便纸领取点……这些我们大人想不到的细节,恰恰击中了环境治理的痛点。”

  儿童倡议书张贴出去的第二天,社区办公室就接到了11个报名电话。“看着孩子们那么认真,我们大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居民徐江红说,“我儿子是倡议小队成员,那几天回家就监督我们家垃圾分类,连她爸爸抽烟乱扔烟头都被批评了。”

  戚大街社区的经验很快在街道其他社区推广。圩墩社区组织儿童担任“运河小卫士”,监督河道卫生;站北社区开展“小小规划师”活动,让孩子们设计社区微空间改造方案……一股由儿童发起、家庭参与的社区治理新风悄然兴起。

  代际协作,小手大手共绘同心圆

  每周六上午,戚大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是格外热闹。这里正在进行“小小讲解员”培训,20多名孩子在学习历史文化和讲解技巧,而他们的“教练”是社区里的长者。

  “这是戚墅堰工业遗产模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里曾经是什么工厂吗?”71岁的退休工人柏丽祥指着照片问。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是戚机厂!”“我爷爷以前在那里工作!”

  “戚彩”项目特别设计了代际协作环节。长者向儿童传授社区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儿童则教长者使用智能手机、参与新媒体创作。这种双向的知识传递,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单向度的“传授-接受”关系。

  “我外婆以前总觉得智能手机太难,说她老啦不愿学,现在我教会她发微信、拍短视频,她把我同学都点赞了一遍!”四年级学生邓茜文笑着说。她的外婆刘巧霞接过话头:“小家伙们教得比培训班还有耐心。现在我不仅会用手机看新闻,还在社区群里发活动照片呢。”

  这种代际协作在社区文化传承中显示出独特价值,逐渐在戚墅堰街道铺开。花苑社区组织儿童向老人学习常州剪纸技艺,然后共同创作“新时代剪纸作品”;河苑社区开展“老照片新故事”活动,长者讲述照片历史,大学生帮助数字化修复并制作电子相册。

  代际协作弥补了现代社区中年龄隔离的缺失。儿童从中获得归属感和文化认同,长者则感受到被需要和被尊重,这种情感价值远远超出活动本身。

  走访实践,小脚步走出大网络

  “老板您好,我们是‘戚彩小分队’,想邀请您参加‘门前三包’星级评比……”在戚大街社区商业街上,一群小朋友正有模有样地走访商户。别小看这些孩子,他们可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小谈判家”。

  商户走访是“戚彩”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孩子们要学习沟通技巧,了解商户需求,邀请参与社区共建。最初不少家长担心:“让孩子去和商家打交道,安全吗?有效吗?”

  实践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孩子们来宣传,我们当然要认真对待。”餐饮店老板秦秀娟说,“他们说得条理清晰,还帮我设计了垃圾分类方案。要是大人来,我可能还没这个耐心听呢!”

  数据显示,经过儿童走访的商户,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达到78%,比单纯由社区工作人员走访高出45个百分点。更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还带来了实质性改变——他们发现商户最需要的是停车规划,这些建议被纳入街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我们从孩子眼中看到了社区治理的盲点。”街道党工委书记赖岩松坦言,“他们注意到残障人士通道被占用、背街小巷照明不足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这些‘小发现’推动了‘大整改’。”

  环境共治,小行动改变大社区

  周六清晨,戚大街社区里人影攒动。孩子们带着家长正在清理绿化带中的垃圾,这不是一次性的卫生清扫,而是“戚彩”环境共治的常态场景。

  “我负责记录发现的垃圾种类,爸爸负责捡拾,妈妈负责后期数据分析。”吴凡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他家的“分工合作”。他的父亲补充道:“开始只是陪孩子来做任务,但现在真的成了习惯。每次散步都会不自觉地带个袋子捡垃圾。”

  “戚彩”项目设计了可持续参与机制:每个家庭认领一片“责任区”,定期维护;儿童担任“环境小督察”,发现问题通过家长手机上报社区微平台;每月开展“环保家庭”评比,奖励不是物质而是荣誉标志——一枚手工制作的徽章。

  环境共治不仅改善了社区面貌,更重塑了邻里关系。居民吴华英指着楼下的花坛说:“这里曾经是垃圾堆放点,我们投诉多年没解决。后来几户家庭的孩子一起设计改造方案,现在成了小花园,大家自然而然就开始爱护了。”

  文化传承,小视角呈现大历史

  戚墅堰是一片有着深厚工业文化底蕴的土地,如何让年轻一代了解并传承这份文化记忆?“戚彩”项目找到了独特路径——让儿童成为文化挖掘和传播的主角。

  在“小小工业遗产讲解员”活动中,孩子们在长者带领下参观戚机厂旧址,用画笔记录工业建筑;在“时光留声机”项目中,儿童采访在这生活83年的社区老人刘栋梁,收集口述历史制作音频档案;在“非遗小传人”工坊中,孩子们学习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并加入现代创意。

  “这是我和爷爷一起做的‘新式梳篦’。”刘静涵小朋友展示她的作品,“爷爷说以前的梳篦是日常生活用品,后来成了‘非遗’艺术品。我加了创意图案,现在成了我的艺术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正是文化生命力传承的生动体现。

  最令人惊喜的是“社区工业文化博物馆”计划。孩子们自发收集老物件、老照片,在社区服务中心布置了一个微型展览馆,他们自己担任解说员。“开始只是几件展品,现在已经有56多件了。”戚大街社区副主任陈慧敏说,“更重要的是,这个博物馆成了居民交流的枢纽,很多人在这里分享故事、结识邻居。”

  文化传承活动培养了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戚墅堰实验小学李宇翔小朋友说:“原来我们社区有这么辉煌的工业历史!我要告诉更多人。”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社区凝聚力最坚实的基础。

  文明倡导,小榜样带动大风尚

  “爸爸,请系好安全带”“妈妈,红灯还在闪,不能过马路……”在戚大街社区,这样的“反向教育”场景时常可见。孩子们将社区文明规范带回家中,成为文明行为的“家庭监督员”。

  “戚彩”项目巧妙运用了儿童特有的榜样作用。在“礼让斑马线”活动中,孩子们举着自制标语提醒驾驶员减速;在“光盘行动”中,他们设计创意桌贴宣传节约粮食;在“邻里守望”活动中,他们组织帮助困难家庭……

  这些活动不是停留在表面宣传,而是深入日常生活。每个参与家庭签订《文明公约》,孩子们作为“小老师”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设立“文明积分银行”,记录每个家庭的善行义举;组织“文明交流会”,分享心得体会。

  “以前总觉得社区文明是大事,我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居吴盘秀说,“但孩子告诉我,每次弯腰捡垃圾、每次帮助邻居都是文明建设。现在整个家庭的行为方式都改变了。”

  成果共享,小家庭构成大共同体

  傍晚时分,戚大街社区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这里正在举行“戚彩家庭日”活动,舞台上孩子们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广场上家庭展示共建成果,长廊里邻里分享拿手美食……这是一场完全由居民自主组织的“社区派对”。

  “半年前,这里还只是块空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苞芳感慨道,“现在成了社区最活跃的公共空间。最重要的是,这个转变是由居民自己完成的。”

  “戚彩”项目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家庭成为社区治理的真正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对象。每个家庭都能在共建中找到位置、在共治中发挥作用、在共享中获得幸福。

  “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社区是个大家庭。”居民沈月芹说,“通过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认识了那么多邻居,现在出门到处都是熟人。”

  “戚彩”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社区治理的情感纽带。通过亲子互动激活家庭参与,通过代际协作强化社区联结,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夕阳西下,戚大街社区渐渐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放学了,社区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家长们三三两两地聊着家常,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微笑注视着这一切……这幅温馨画面,正是“戚彩”小手拉大手的最美注解。

  家庭是社区的最小单元,却是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当每个小细胞都活跃起来,社区这个大集体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戚大街社区的实践表明,真正的社区治理创新,就蕴藏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实践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激活、去传承。

  小手拉大手,共筑同心圆。这不仅是戚大街社区的社区治理故事,更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常戚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