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热浪翻滚,稻浪青绿。八月的浒墅关田间正上演“科技与狠活”,无人机巡航洒药、智能灯夜间捉虫……这场丰收保卫战农业智慧值拉满。
科技赋能 无人机扛起增产大旗
粮食生产是一场不容掉线的接力赛。夏种之后,浒墅关的水稻管理直接进入“高科技模式”。早上9点,室外温度已达35℃。吴公村水稻种植大户魏巍兄弟俩仍在田埂边奋战。无人机巡航在绿色的碧野上,稻田卷起绿色的漩涡,迎接自空中播洒的药剂。“眼下正是水稻破口的关键期,搞定这一波,增产就稳了!”作为本地知名的植保无人机飞手,兄弟俩起早贪黑,忙完自家还要服务村民,从早上5点上田一直忙到深夜。
魏巍介绍,无人机飞防比人工作业快多了,一小时可覆盖80-100亩地,相比人工打药,同等面积至少需四、五人一整天才能完成。今年魏巍家种植了1600亩水稻,“目前水稻长势良好,收成好的话,预计能归仓近180万斤稻谷。”魏巍一边抹汗,一边笑着期待今年再是个丰收年。
绿色防控 黑科技藏害虫杀手锏
在浒墅关乡村的沃野上,连片的稻田绿意奔涌,稻苗在热浪中昂立。除了扑面的绿意,还能看见稻田里点缀着一些白色“小灯笼”,那正是帮助农户们虫口夺粮的绿色诱捕装置。这些看似萌物的设备,其实是农技人员布下的“天罗地网”。通过仿生性诱剂,能精准诱杀雄虫,让害虫“单身到底”,交配率下降90%。
日前,浒墅关农技人员协同农户将这些诱捕装置安装到位,辖区青灯村、吴公村、九图村、华盛社区的稻田上随处可见这些绿色“小卫士”。华盛社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防治效果比传统喷药提升30%,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除了白色“小灯笼”,每50亩稻田还配备一盏太阳能杀虫灯,以诱杀水稻害虫。杀虫灯夜晚发出紫光,“骗”来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自投罗网”。“以前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害虫扎堆来。现在灯一开,安心多啦。”正在田间巡查的种植大户笑着感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浒墅关以科技赋能农业、以绿色引领发展,筑牢丰收根基,展现了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图景。未来,辖区将继续推进农业智能化、生态化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绿、更自信。(施天玲、浒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