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午12点的社区活动室上演“抢位大战”,78岁老人5元享三菜一汤,老年大学学员泼墨挥毫焕发“第二春”……今年以来,江苏省高邮市高邮镇创新打造“党建+养老”服务矩阵,通过“幸福三重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3000余名老年人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式转变,绘就“银龄幸福”新图景。
幸福是“抢”出来的
“老张,你快点快点,去晚了没位置了!”在高邮镇大淖社区门口,居民马友华正催促着正在停车的老张,原来他们是急着到社区活动室抢乒乓球桌呢!下午刚12点多钟,社区活动室里就已经来了不少老年居民,他们正挥舞球拍,谈笑风生,打得热火朝天。
“我们每天中午一吃过饭就来社区活动室,来迟了就没位置咯!在这打打乒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认识很多志趣相同的朋友,社区活动室就是我们晚年美好生活的大本营呀!”正在打乒乓球的马友华开心地说。
近年来,高邮镇积极挖掘各社区特色资源,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一居一品”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持续对全镇“老破小”的党群服务中心提标升级,严格执行“一室多用、集中办公”,扩大群众活动阵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文体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功能室的全天候开放,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幸福是“吃”出来的
正午时分,高邮镇“邮”家社区大食堂内人潮涌动、菜香扑鼻。胡萝卜炒西蓝花、百叶烧肉、红烧牛肉、紫菜蛋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家住附近的78岁老人成禄华熟练地端着餐盘,打了一荤两素一汤,仅仅花费5元。“一个人在家做饭不好做,这儿价格实惠,饭菜可口,而且走几步就到,非常方便,我天天来打卡!”老人笑着说。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就餐“烦恼”,高邮镇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热点问题,释放可感可及的治理红利,加大购买第三方服务力度,构建“中心厨房+集中配送+社区就餐+送餐入户”助餐服务模式,今年3月,在武安社区试运营“邮”家社区大食堂,目前已持续运营一个多月,深受周边老年居民的喜爱。高邮镇“邮”家社区大食堂不仅为附近老人提供堂食,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食堂推出一荤一素、一荤两素、两荤两素三种套餐,通过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可享受阶梯式优惠。下一步,高邮镇计划设立12个助餐点,覆盖全镇22个社区,以接近成本价服务全镇3000多名老人。
幸福是“学”出来的
魅力四射的广场舞,行云流水的毛笔字,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在高邮镇康华社区老年大学,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让正在学习的老人们沉醉其中。
为践行“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体休闲生活,满足老年居民求知、求为、求乐需求,高邮镇以康华社区为试点,开办社区老年大学,自2018年开办至今,已吸引300余名学员参与,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兴趣变现”。学校开设书法班、戏曲班、朗诵班和舞蹈班等专业课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康华社区老年大学聘请4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老师,以学期制的授课形式向老年人提供公益性课程服务,每门课程每周开展1次教学活动,老年人们将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这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都有课,我最喜欢每周四下午的书法课,课程是免费的,连笔墨纸砚也都是社区免费提供的。每到节日,还会把我们写得好的作品装裱好,拿到社区里展览。这个老年大学让我们退休生活又重新丰富多彩了起来!”学员周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老年大学不仅是学习阵地,更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银铃力量。社区挖掘学员潜力,发动30余名热心老人组成“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参与辖区内矛盾调解、治安巡逻、小修小补等志愿服务。去年,市委老干部局还联合市司法局共同开展了“银驿解”项目,组织64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驻点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工作,大淖社区“老高调解室”等品牌调解站已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驿站”。此外,学员们还定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结合“我们的节日”,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文艺演出,既让所学技艺有了展示舞台,更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彩。(蔡忠泽 陈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