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古城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讲述·一线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看古城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讲述·一线见闻)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27 09:02

  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涿鹿,建城史已有2600多年,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早在1986年,徐州即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存在分布散、体量小、知名度低等问题,此前热度不高。

  近年来,围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徐州作出积极探索,努力打响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

  保护,让古迹亲切可感

  一座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城,为何名胜古迹却不多见?江苏省史志学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明奇教授说:“地上的都是新徐州,老徐州在地下呢。”

  历史上,徐州频繁遭遇洪灾。所以虽然徐州城址200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动,但每次大水过后都是泥沙中的一次艰难重建,老徐州被一层层掩埋在地层深处。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埋藏于地下的老徐州开始露出沧桑容颜。几年前地铁彭城广场站建设时,在地下7米处发现了完整的明代民居遗址,有院落、墙基、磨坊……考古工作持续展开,在地下10多米处又发现了汉代古井。

  这样的古迹如何保护?每一处遗存都是一段历史,而历史要便于人们亲近。于是,就在地铁站厅的隔壁,徐州在遗址原地建起了一座城下城博物馆,上看明院落、下临汉古井,一眼千年,徐州的历史如此清晰可见。

  回龙窝位于徐州的老城南部,南临一段明城墙。10年前这段埋在地下的城墙被发现,徐州在此建起了城墙博物馆,保住了回龙窝的历史根脉。

  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作为一座地下留存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徐州尝试采用多种更有温度的保护措施。“我们学习参考了西安、开封等地的经验做法,一方面守牢文物保护底线,一方面也使文物古迹在人们面前更加亲切可感。”徐州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传承,把文化名片擦亮

  衣袂飘飘的苏东坡泛舟云龙湖上,平生诗词文章串联起这位千古文人的动人故事……这是大型湖岛实景演出《彭城风华》的现场,7.5平方公里的云龙湖水域成了一方流动的舞台。“想不到徐州不仅有美景、美食,还这么有文化!”来自上海的游客徐女士连连赞叹。

  历史上的徐州,文化名人众多,曾在此任知州两年的苏轼显然算一个。他写下的《放鹤亭记》既是千古名篇,又为徐州留下一处文化胜迹;他主持建造的黄楼,屡毁屡建,至今仍是徐州的文化地标;《浣溪沙》《江神子》中“簌簌衣巾落枣花”“天涯流落思无穷”等名句已传诵近千年……云龙山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庆军长期专注于苏东坡文化的收集整理,他介绍,仅在云龙山周围,与苏东坡有关的文化遗迹就有10多处,“苏东坡这样重要的文化名片应该被擦亮”。

  一段时间以来,徐州在苏东坡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上加快了步伐:对黄楼、放鹤亭、快哉亭等文化遗迹进行修缮或重建;在云龙湖畔建起苏轼纪念馆;成立苏轼文化研究会,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彭城风华》是徐州着力把苏东坡文化以现代化、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成功尝试,2023年3月上演以来几乎场场爆满,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其他文化名人的资源也在激活。彭祖因美食而在这里封国,徐州借势打出“美食之都”品牌;楚汉相争,刘邦发迹于此,徐州喊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响亮口号……“下一步,徐州要尽快做好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的‘后半篇文章’,更好擦亮两汉文化的金字招牌。”赵明奇表示。

  发展,为城市留下文脉

  从古走到今,一条彭城路始终是徐州城的南北向主干道。

  2023年,一项以“彭城七里”命名的徐州历史文脉建设工程启动。该工程南北长约7里,涵盖周边7平方公里区域,沿途分布着2个历史文化街区、12片历史地段、45处文物保护单位,几乎集中了徐州老城的精华。

  “徐州要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必须秉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徐州市委负责同志表示,“彭城七里”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为城市留下文脉。为此,徐州编制完成了《徐州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和《历史文脉城市更新设计方案》。

  位于徐州老城南侧的户部山,山顶有楚汉遗址戏马台,山脚到山腰分布着大小10余个院落共500多个房间的明清民居群,是徐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建设,户部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遗迹保护、古民居修缮、城市有机更新等成功经验,是“彭城七里”南部的重要节点。

  徐州文庙则是“彭城七里”北部的重要节点。这座古建筑过去的开发力度不足,连许多徐州本地人都没听说过。如今,徐州文庙经环境整治后重新开放,作为一片开放式街区的文化单元,与周边的购物广场、美食街区、文创商店等比邻而居。

  “左手传统文化,右手时尚生活,这样游文庙,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在附近上班的市民小颜感慨道,与附近现代化建筑相映照,文庙的历史厚重感越发强烈了。

  “相信随着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被系统激活,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鲜活注脚。”徐州市委负责同志说。本报记者 申 琳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