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苍梧女子清扫班22年如一日守护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绘就港城洁净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苍梧女子清扫班22年如一日守护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绘就港城洁净画卷

来源:连云港发布2024-06-28 09:55

  (杨锐冰 张晶晶 赵曼 董瑞 牟进勇 文/图)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管理。在苍梧路上,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每天迎来日出送走日落,顺应百姓对洁净城市的期盼,让市民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更新向美而行。1000米长的路段,她们扫了22年。风里雨里,这抹“环卫橙”格外亮眼。她们就是成立于2002年的苍梧女子清扫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为港城的干净整洁贡献力量。

  “秉承‘全市一盘棋、城管大格局’的工作思路,我们突出党建引领,顺应百姓期盼,积极推动党建与环卫事业深度融合。”海州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绘就城市‘洁净画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海州城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苍梧女子清扫班22年如一日守护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绘就港城洁净画卷

  冲在一线

  勇当“环卫先锋”

  入夏以来,港城气温居高不下,广大环卫工人在烈日下坚守环卫清扫保洁一线,为城市“降温”,为市民送清洁。苍梧女子清扫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支“战斗”在环卫一线的苍梧女子清扫班,由10名女子组成,平均年龄55岁。她们用辛勤劳动默默奉献,扮靓一座城。

  每天清晨5时,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她们已经手执扫帚,“战斗”在环卫第一线。每天16小时坚守在城市保洁一线,用辛勤的汗水守护城市清洁。

  昨日上午10时,30℃的高温炙烤着大地,热气蒸腾。苍梧绿园南门,苍梧女子清扫班正在岗位上忙碌着。她们身穿长袖外套和橘色马甲,戴着口罩手套,正分工协作,清扫路面、清理路旁杂物垃圾、清掏绿化带内垃圾,最大程度保证道路卫生质量。

  苍梧路是连云港市一条成熟的繁华街区,人流量大,属于重点窗口路段。因此,海州区环卫处对该路段的保洁标准要求很高。

  清扫班班长魏居秀今年63岁,和其他9名姐妹一起,每天起早贪黑轮番忙碌着。上午10时许,她将清扫好的一大包垃圾抬上车。此时,汗水从她脸颊流下,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湿。

  “想要保证路段清洁,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这是魏居秀和苍梧女子清扫班全体成员对自己的要求。

  两班次16个小时,960分钟,没有一分钟懈怠,22年8030天,天天如此。

  “我们每天凌晨5点钟到岗,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钟。”魏居秀说,“早上5点到7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为清扫时间段,其他时间我们转为巡回保洁。”

  “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清扫班班长,22年来,魏居秀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她仔细查看路段清扫情况,遇到谁的路段上落叶多或泥土多,难以清扫时,她就主动帮一把,其他姐妹们临时有事,她就自己顶上去。

  “我们班组主要负责苍梧绿园周边的主次干道及绿化带的清扫工作,从龙河广场一直到郁洲南路。”56岁的陈文玉一边挥动着扫帚一边说,“别看只有1000米长,保洁面积却不小,总共4.2万平方米。我们虽然都是女同志,但干起活来一点不输男同志,更认真细心。”

  每逢节假日,这条路上人山人海,平时保洁员一天行程约四五十里,遇到重大节日活动一天行程近百里,但是她们从没有怨言。周边背街小巷较多,往返这些街巷一趟,平均近200米,远的达到四五百米,一天下来,她们平均每人要清扫四五遍,脚上磨起了血泡,手上磨出了老茧,对她们来说都习以为常。

  “姐妹们一直坚持四个‘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和平常一个样,临街地段和背街小巷一个样,雨天和晴天一个样,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魏居秀说。

  “虽然热点累点,但是既然从事了这份工作,我就应该把路面扫干净,看着干净的环境和美丽的城市,心里也很开心。”环卫工人陈文玉说。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苍梧女子清扫班就是基层党组织的“巾帼之花”,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让洁净美丽的市容环境与文明行为、文明风气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苍梧女子清扫班22年如一日守护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绘就港城洁净画卷

  精雕细琢

  打造“治理之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破解环境卫生管理上的“顽疾”,为人们幸福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苍梧女子清扫班用22年如一日的坚守给出了答案。

  “四轮”驱动跑得快,全靠党建“车头”带。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海州区城管局紧紧抓住党建龙头,依托党建引领环卫业务,打造有力度、有深度、有尺度的基层党建,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构建起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氛围浓厚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我们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全域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持续推进‘十乱’整治、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和‘靓城’行动。”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助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绣花功”,打造无所不在的“治理之美”。“我们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下足‘绣花’功夫,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让城市空间更整洁、更温馨。”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卫工人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一年365天,环卫人员加大路面清扫保洁力度,做到道路随脏随扫,随丢随捡,确保全天候保洁。”海州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区现有25座垃圾中转站在运行,日清运垃圾量达600吨左右,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海州区环卫处还不断强化党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积极能动性,保证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整洁,完善冲洗设施、维修保养设备、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快装快运,安全、高效完成每日工作。

  “我们实施环卫市场化改革,并逐步升级成为‘城市大管家’模式,试点承接无物管小区物管业务,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促进全市环卫事业和公共服务更高效、更经济、更可控、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苍梧女子清扫班22年如一日守护美丽家园 党建引领绘就港城洁净画卷

  暖心服务

  营造“温馨港湾”

  22年来,苍梧女子清扫班用一把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用一个个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洁净。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们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担当起一份令人尊敬的责任。现在苍梧女子清扫班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班组,更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为了更好地关心以苍梧女子清扫班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群体,海州区城管局聚焦“党建+驿站+服务”,倾力为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港湾”。通过延伸党建、完善驿站和贴心服务,把温暖传递给广大户外劳动者,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一道亮丽名片。

  炎炎夏日,高温来袭。从早上5点多开始忙碌了6个多小时的环卫工人刘利,走进了苍梧绿园门前的“暖心小屋”,接了一杯水,坐下来休息。

  “累了可以来这里休息,还能倒热水喝,手机也可以充电,这个亭子对我们环卫工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刘利说。

  在海州区主城区,41个“暖心小屋”正常投入使用,分布在市政府、苏宁广场、苍梧绿园、新浦公园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路口,免费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临时休息、冷热饮用水、加热饭菜、应急用药、充电等便捷温馨服务。

  “‘暖心小屋’的设立,传递的是一种温暖和尊重,更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希望能为市民朋友、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带去更多的方便和温暖。”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更多的“城市美容师”不再饿着肚子上岗,海州区城管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引导市民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关爱和尊重,让环卫工人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截至目前,已连续7年为1700多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爱心早餐”。

  不仅如此,环卫工作现在还有了“临时休憩站”。海州区城管局以现有的公厕、中转站等环卫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强化资源整合,突出务实为民,打造12座“城市驿站”。驿站内可以无线上网,微波炉、纯净水、应急小药箱、雨具应有尽有,户外工作者在空闲休憩时可以不用再“席地而坐”。

  “现在,我们还为所有适龄环卫工人购买‘五险一金’,给予环卫工群体充分的工作保障。”海州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做法,营造了全社会尊重环卫、关心环卫的浓厚氛围。

  党建引领齐发力,城市治理谱新篇。在党建引领下,广大环卫人员立足本职岗位,主动担当作为,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整洁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全力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运河文化“慢生活”

  • 500余名中美青年齐聚鼓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