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共赴出海“新航道” 连云港海陆两线运输一马当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共赴出海“新航道” 连云港海陆两线运输一马当先

来源:连云港发布2024-04-05 18:31

  (记者 潘晔 朱程 黄培锋)全国四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自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浙江温州,其间抱江通海的深水良港串联成网: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进入今年4月,港口码头开启“春忙”模式。中欧班列到港实现海铁联运,新能源汽车“出海”进程加速,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4月1日,一艘巨大的滚装船在连云港港停泊就绪。经过16小时装船作业,2408辆经陇海铁路抵达连云港港的上汽名爵新车,将走水路,驶向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港。

  “从空中俯瞰,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码头与铁路陇海线无缝衔接。”上汽安吉物流驻连云港港负责人尚锋说,这里的铁路与码头最近处仅50米,作业高效且国际航线丰富,能大大降低企业的国内运输成本,国内公铁海组成的交通网络能很好串联起上汽乘用车的多个工厂。

  近年,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快速转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紧抓出海机遇,2023年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其中,旗下MG名爵品牌全球年销量超过80万辆。

  尚锋说,今年国际市场仍有诸多不确定,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竞争的势头已经显现,MG名爵已根据海外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了纯电动和混动多款新车型,既能满足绿色环保需求,也更加适应海外应用场景,目前已“整装待发”。

  新能源汽车“出海”并不单单走海上航线,依托贯穿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不少来自中国市场的二手新能源汽车,成为中亚乃至欧洲地区的抢手货。“中国汽车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在海外一些国家越来越受欢迎。二手汽车既能符合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出口价格也更有优势。”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说,二手新能源汽车出口正迎来“春天”。

  “铁路运输环境稳定、线路平稳,不易对新能源汽车造成损伤,更加受到客户青睐。”苏美达成套公司国际贸易事业部总经理钱有文介绍,苏美达扎根长三角,出口的二手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达60%,主要出口方向为中亚、中东和东南亚。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以破竹之势乘风破浪。“汽车工业是一个影响广泛的产业,对锻造、加热、焊接、冲压、机械加工等设备会产生大量需求,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转型升级处处长熊斌谦说,中国汽车工业向外突破,寻找更广阔的需求空间对中国经济增长能够提供较大助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月度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总量为15.1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出口14.0万辆,同比增长15.4%。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量为32.7万辆,同比增长22.3%。

  伴随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相对优势,世界产业格局加速演变。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蓄能聚力,“链”上发力,筑牢基本盘,畅通内外循环,一批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牵引零部件配套商陆续落户。

  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州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培育和集聚34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规模超过7680亿元。据常州海关统计,2023年常州市电动载人汽车出口41062辆,同比增长731%。

  “目前常州基本形成了向上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向东加快苏锡常一体化、向西接轨南京都市圈、向南协同苏皖区域合作、向北联动常泰跨江融合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严德群说,常州发展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以此为基,一批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必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更好地“走出去”。受访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海”将是机遇多于挑战的一年。低价与产能优势是基础,产业链安全可控是保障,技术优势与创新是口碑,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 连云港发布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