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锡滨湖: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无锡滨湖: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来源:光明网2023-09-19 09:41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江苏无锡太湖滨湖水域水质全部达到Ⅲ类;10个国省考断面首次全部达到Ⅲ类;梁溪河、直湖港2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Ⅲ类,且总磷、总氮浓度全部达到年度治太约束性目标要求。太湖藻情形势持续改善,为2007年以来最好……眼下,正值太湖安全度夏关键时期,无锡市滨湖区以持续改善入湖河道水质、确保太湖连续十六年实现安全度夏为目标,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推动太湖滨湖水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向好。

无锡滨湖: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以“两保两提”为底线,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加强监测预警。今年安全度夏启动以来,滨湖区通过人工巡视、手工监测、自动站数据比对等人防、技防手段,织密预警监测网络,全区累计出动4000余人次,对39个太湖沿岸蓝藻水华观测点位进行巡查观测,沿湖板块应急处置有效联动,确保突发藻情及时响应、迅速控制。

  落实有力举措。滨湖区持续提升蓝藻打捞处置能力,落实相关人员装备,今年以来,累计打捞水草3000余吨,打捞蓝藻近1000吨,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48万方,其中月亮湾区域45万方。同时通过开展饮用水源地应急演练、环境隐患排查和日常巡查,确保饮水安全。

  强化专项执法。今年以来,滨湖区出动300人次对污水处理厂、重点涉水企业、涉酚企业、涉磷企业等开展执法检查,通过河道整治、清淤、新增治污设施等方式积极应对上级通报的河道水质问题。

无锡滨湖: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以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目标任务实施

  滨湖区扎实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全区重点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淘汰工作,整治提升涉磷企业578家,全区22家涉水企业调查评估全部完成;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启动新一轮排污口排查整治,入太湖河道及一二级支浜、入蠡湖河道及直接入蠡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速推进。

  扎实开展3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完成马山街道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试点,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提质增优”,确保点源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加快实施新一轮河道治理,29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已建成11条、进场14条、开工率86%,7条美丽幸福精品河湖已建成2条、进场3条、开工率71.4%。

  滨湖区深入开展蠡湖支浜水环境治理,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扩容,高标准推进长广溪生态岛、长广溪二期方案编制,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启动梅梁湖退圩还湖工程建设,深化湖体生态修复。

无锡滨湖: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以治太任务为抓手,推进太湖综合治理

  滨湖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加快生态清淤、蓝藻打捞、控源治污、河道整治等重点治太工程推进,截至目前,10项重点工程均已开工,其中7项已完成,总体进度超过80%,已完成投资额1.6亿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项目和蠡湖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分获资金2200余万元和6900万元。闾江口藻水分离站二次提能等项目正在省级资金申报;编制“1+5行动方案”,明确工业企业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监管、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提升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深化新一轮河道治理、聚焦太湖清淤、加强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做好太湖应急防控等九大方面任务,接下来,滨湖区部门和板块将根据行动方案,按照“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要求,周密部署、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各项治理任务。(陈燕 周利伟)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