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奋笔书写“教育强国 职教可为”时代答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奋笔书写“教育强国 职教可为”时代答卷

来源:连云港发布2023-08-20 12: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面对科技、产业和教育范式变革,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奋笔书写“教育强国职教可为”时代答卷,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其功能定位已经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它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破了向上贯通的天花板。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使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路、发展有方,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社会需求大、招生就业稳的专业领域,积极开展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与合作学校紧密对接,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2023年,学校获批14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其中与中职院校开展“3+3”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项目6个,与本科院校开展“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项目8个;同时,积极拓展与国外高校“3+2”分段培养,2021年以来,已有30余名毕业生赴韩国岭南大学升造,今年本科毕业7人,其中4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3人在韩资企业就业。另外,学校每年通过“职教高考”招录中职学生比例达20%,通过“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学生800余名。

  全力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区域适应性,持续推动区域技术技能人才本地培养、本地就业,才能让职业教育真正嵌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大系统中。

  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扎根地方办学,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充分发挥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连云港“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产业集群,连续多年开办“卫星现代学徒制班”“盛虹订单班”“中化扬农班”,为相关企业输送了5000余名行业急需的紧缺“毕业生学徒”。同时,学校依托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签订《校地合作协同发展战略协议》,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学院、连云港石化产业学院等已签约揭牌,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入选2023年全国第一批京东产业学院。在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高质量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连云港绿色化工产教联合体获批江苏省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政行校企共同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学校招生即就业、企业招工即培养”的三赢目标。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留连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全市高校排名第一。

  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将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抓手,也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为了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研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建立完善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将专业建设真正扎根在产业链的土壤之上。近三年,学校新增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材料工程技术等14个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7个。积极构建以药品生产技术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骨干专业群为支撑,以数字商务,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群为驱动的专业群布局。学校与多家企业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合作。与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面向医药化工全产业链的检验检测服务型组合”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等5家企业共建的“生物医药产教融合集成中心”获批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与喜星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与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数智赋能”石油化工产业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

  不断建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强教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支撑。对职业教育而言,没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师德先行理念,建立灵活高效的引才聚才机制,加大校企互兼互聘合作力度,遴选一批行业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高水平技能人才进校担任专业课、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积极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综合育人、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带头引领作用。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占比40%以上,获批省产业教授10余人,他们具有从事教育和产业工作的双重资质,具备联结产教两端的跨界能力,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和同频共振。同时,学校建有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数控技术、纳米新材料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完成“跨境电商”和“特色文旅”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一期建设工程,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