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记者 周莹 通讯员 连发 郑蕊)为进一步挖潜连云港市科技资源家底,市科协启动“科创汇连”专项行动,引入6家国家级、省级学会、2家高校与9家企业、园区开展技术对接,并指导8家市级学会开展“科技助企春风行动”21场次,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连云港市科协主席李非非表示,科技资源是区域营商环境提升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学会、高校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资源整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工作者成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良好产业生态的“培育者”、“成就者”和“受益者”。
这是连云港市撬动多方力量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连云港市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积极发动部门各方优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在传统意义上,很多人将营商环境同行政审批相关部门挂钩。“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不仅要门面窗口高效率,还需要多方发力。”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市将同城市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对应的14个一级指标纳入县区(板块)和牵头部门签订责任书,对9个县区(板块)、12个指标和满意度牵头单位‘家家到’‘家家督’,逐个推进二级指标进展,细化县区和部门的责任担当,真正地让企业在连云港办事畅通无阻。”
突出窗口服务创新化。为确保改革措施全方面落实,今年,连云港市组织市级部门梳理200项创新试点改革事项和自主创新改革事项,推动县区(板块)印发年度工作方案,加强创新工作研究,落实行政审批监管改革部署,切实推进“不见面、网上办、不对应、综合查”。此外,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要点,明确128项重点工作,落实认领的国家和省自主创新事项57项。该负责人介绍:“为了效率,必须要推进改革。我们通过这些工作有效落实上面下放的权力,主动开展自我改革,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组织9家指标牵头单位和3家满意度评价牵头单位系统梳理短板弱项和具体问题,组织4次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代表座谈,全方位收集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诉求,多渠道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多种方式“靠前”督查督办问题解决情况,闭环处置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