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苏州税务:让青年成为时代的奔跑者和奋斗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要闻 > 正文

苏州税务:让青年成为时代的奔跑者和奋斗者

来源:光明网2023-07-17 10:12

  “我们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发扬爱岗敬业的品质,在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希望单位组织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我们加强本领、提高能力”……近日,江苏省苏州税务系统开展“青年书 记面对面”活动,青年干部们畅所欲言。

  对照党的税收事业“后继有人”这项目标任务,苏州税务系统用心用情做好青年工作,锻造过硬的青年干部队伍。税务青年们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为建设更美更好的苏州步履不停、挥洒汗水。

  青出于蓝,“组团学习”让青年快速成长

  “这是我们团支部创新打造的深入理论研究、助力青年成长的关键阵地。”相城区税务局“书时光”青年学习社正式成立时,相城区局第一团支部书记刘霏介绍道。支部每月、每季度分主题组织学习活动,并邀请党政领导、税务专家、优秀团员、青年典型等,与广大青年面对面交流授课,旨在为青年打造“活动周周有,学习处处达”的思想引领生态圈。

  为加快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以够硬的底气成为时代的奔跑者和奋斗者,吴江区税务局重点实施“薪火计划”,把青年干部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明确“一年基本适应、两年深化提高、三年独当一面”的青年干部成长目标。时时刻刻做青年干部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全程跟踪掌握优秀青年干部成长动态,畅通优秀干部储备源头,形成优秀干部资源库,为梯队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执剑破壁,“团队作战”让举措更好见效

  太仓市税务局围绕“强素质、激活力、勇担当”目标,不断创新发展青年干部“定制式”能力提升培养方式,通过“执剑破壁”计划为青年干部的培养与成长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搭建跨部门、跨岗位的项目平台,有效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让青年干部从项目参与人到项目召集人,在跨部门、跨岗位的历练中,全方位增强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太仓市税务局青年干部组成了12个涵盖纳税信用管理、耕地占用税“一网通办”、BIEE大数据应用分析、电商企业风险管理、税收优惠适用性分析等多方面的项目团队,均实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成果转化,为解决日常工作堵点难点问题找到突破口和关键点。

  昆山市税务局连续四年开展“青砖培养项目”,由相关股室对口实施业务学习、案例交流,累计实施培养项目28个,培养涵盖全局100%青年干部,持续强化能力素质,练就改革攻坚本领。通过给干部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提升处理复杂疑难问题能力,实现联合培养青年人才复合能力目标,项目成果助推中心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国际税收人才培养团队创新风险疑点管理模型,在全省外资分析汇报评比中取得区县局排名第二;大数据应用分析人才团队实施“以数治税”项目,参与全国版IT产业链分析图谱建设。

  优化服务,“青年突击”让古城日益繁荣

  “姑苏税务青年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焕然新生紧密结合,成就一番事业。”在践行“我为姑苏发展做什么”大讨论中,姑苏税务的“青年突击队”为姑苏古城的繁荣做了不少努力。在文化传承中“聚心”,为雷允上、刺绣研究所、檀香扇厂等多家非遗单位提供政策辅导,让流淌千年的江南雅韵持续熠熠生辉。在古宅活化中“聚智”,坚持“以用促保”理念,深入思考古宅税费优化方案,主动参与古城更新工作,挖掘街巷潜力,探索涉税解决方案,让“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逐步成为现实。在便民服务中“聚力”,持续优化便民办税服务,打造一流的税收营商环境,聚焦产业园、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助力“新城反哺古城”。

  此外,苏州税务系统的各支“青年突击队”还活跃在发挥税收职能、发扬志愿精神等方面,不断践行为民初心使命,始终以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落脚点,以奋斗之青春为苏州税收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力量。(黄司璇)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