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6月23日江苏“入梅”以来,大部分地区多晴好天气,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较少,今年的梅雨季也被称为“不典型性梅雨季”。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蒋义芳告诉新江苏,今年梅雨期间,淮河以南的雨量与常年同期偏少,同时,淮北雨季和南部地区雨季差不多同时进入,这和以往由南向北推进的趋势大有不同,这些都可以说明今年是不典型的“梅雨季”。“我们分析,这主要和北面的东北冷涡偏强有关,华北地区的强对流较多,也有影响。”
蒋义芳预测,今年的出梅时间预计在7月上旬的末期,即8到10日左右,7日之前不考虑出梅。
6月8日移栽田块的苗情
高温少雨,不典型的“梅雨”天气对江苏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江苏是优质水稻主产区之一,眼下正是水稻前期生长关键期,对此,扬州大学水稻专家、教授戴其根表示,“高温少雨天气对水稻来说总体是利大于弊的,但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带来移栽困难。”戴其根分析,水稻是喜温作物,温度升高、水稻的生育进程会加快,不过对农户田间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6月20日移栽田块的苗情
“按照往年的经验,农民会觉得今年这个时候还早,而今年的情况是温度高、生长快,群体数量大,要早一点采取控制措施。具体而言,抓住天晴有利条件,每穴平均已有11-12个茎蘖苗的田块,都要抓紧进行搁田。”戴其根解释,搁田宜采取早搁、轻搁、多次搁的方式,达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叶片挺直、群体叶色褪淡,通过搁田来控制中期旺长,为攻大穗打好基础。要搁好田,关键是开挖丰产沟,不便开挖的,也要对低洼地段理通,利于一排能全田脱水。
6月30日移栽田块的苗情
另外,还要在搁田土壤沉实硬板前完成补苗、拔草、开丰产沟等工作。针对水资源紧张带来的超秧龄移栽苗、晚播晚栽苗,重点加强水肥管理,加快苗情转化。
而在肥料使用上,因多数群体已经够苗,近阶段着力于搁田控肥以减少无效分蘖和克服中期旺长,7月25日以前都要严格控制施肥,坚持不施肥。少数生长不足不平衡的田块,可亩用5-8斤尿素吊黄塘促平衡。
戴其根也建议,对于种田大户而言,今年水稻移栽期跨度太大,前后相差近一个月,苗类很多,农民要多去田里看看苗情,进行分类管理。
种植户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田间除草
不同于喜温作物水稻,此次高温少雨对大豆生长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7月6日下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豆类研究室主任王学军对南通市启东市惠萍镇的夏播大豆生长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发现绝大部分地区旱情明显。
“受‘不典型梅雨季’的影响,大豆生长遭遇了旱情,就需要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灌排通畅,避免产量受到影响。”王学军解释,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灌排结合或者人工喷灌的方式,缓解旱情。“比如,种植户可以下午灌溉,到晚上7、8点时再把水放掉,这样就符合大豆的生长习性。”
另外,种植户还要根据田间情况进行除草,本阶段则不建议施肥。“总体而言,如果田间管理措施得当,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同时,他也建议种植户关注微信社群和相关农事APP,如遇相关问题,积极向专家提问,获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转自: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周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