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出现一只“四不像”:可能从江苏过江而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 正文

上海出现一只“四不像”:可能从江苏过江而来

来源:澎湃新闻2022-06-29 16:56

上海出现一只“四不像”:可能从江苏过江而来

  崇明东滩发现一只麋鹿。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图

  近日,在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只“鹿”。

  由于距离远,拍摄不清晰,工作人员起初难以分辨出是什么鹿。几日后,保护区监测员再次报告发现了鹿的踪迹,于是工作人员立刻启用监控系统进行搜索,捕捉到较为清晰的图像,经专家反复辨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麋鹿。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介绍,麋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民间俗称“四不像”,因为它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而得名。1865年在法国发现,此后陆续运送到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的麋鹿死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

  1900年前后,英国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公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600头。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麋鹿自此回归中华,除最初接收麋鹿的北京麋鹿苑,麋鹿现已陆续在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安家落户,日益繁衍壮大。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为什么会出现麋鹿,它是从哪里来的?

  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也一头雾水,经多方查证,确认崇明本地养殖的麋鹿没有遗失。去年7月,曾有人在江苏省海门市港新区、启东市北新镇、圆陀角等地发现过一头成年雄性麋鹿单独活动,后来也没有发现其活动的踪迹,而在崇明北部沿江地带,多地有过目击报告发现了一头“梅花鹿”。根据以上推断——极有可能是同一只鹿,它过江了。

  麋鹿通常集群生活,每群鹿由一只雄壮的“鹿王”统领。每年发情期,年轻的雄鹿们便躁动起来,彼此争斗不休,最具实力者将会挑战“鹿王”,一旦获胜便会成为新的统领。而老“鹿王”则往往离群索居,孤老终生。

上海出现一只“四不像”:可能从江苏过江而来

  这只麋鹿精神尚好,饮食活动正常,但角上缠绕了渔网杂物。

  东滩管理中心介绍,经过连日观察,这头麋鹿精神尚好,饮食活动正常,只是角上缠绕了渔网杂物,幸好其所在的区域内没什么灌丛树木,不会出现被卡住的意外。待到冬季,旧角脱落,新茸长出就好了,贸然捕捉反而可能对它造成伤害。

  东滩管理中心表示,虽然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水草丰美,安静宜人,但也无法保证它不出去溜达。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野鹿脾气暴躁,只可远观,切勿接近!不要对其投喂,更不可追逐、戏弄。如发现麋鹿病弱受伤,请立即拨打电话:021-59471160,或报警求助。(记者陈悦)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