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苏财政统筹安排53亿元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 正文

江苏财政统筹安排53亿元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微讯江苏2022-06-22 16:03

  正值夏粮丰收季,江苏大地处处金黄一片,麦香盈仓,更多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再次表彰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大、任务完成质量高、建后管护效果好,明确2022年在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时将通过定额补助予以倾斜支持。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关键一步。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投入,“托底”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2460万亩,总投入超420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约4600万亩,耕地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日前,江苏省财政厅发布消息,今年,省财政统筹安排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有力保障全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任务,确保全省粮食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加大高标准农田资金投入

  促进粮食亩产“节节高”

  秧苗青翠,机声隆隆。麦收刚过,种粮农民又开始忙着酝酿下一季的丰收。

  “小麦已经收完啦,超过100多万斤了!最近忙着水稻插秧呢。”徐州开发区徐庄镇吴集村种粮大户周广林忙碌在田间尤为感慨,他盘算了下,自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每亩产量提升了约200斤,承包的1000亩地,平均亩产量达到1400斤。

  为何能增产?周广林细说了建设高标准农田前后的变化:之前灌溉费时费力,要从河里的泵站抽取水,再引入农田,这一过程要两个小时;如今,农田灌溉系统自动喷洒,还避免了跑水、漏水,每一处秧苗都能“喝”饱水,自然茁壮而生;从前农田零散,渠道杂乱纵横,农机无法驶入,农民施肥、插田都靠肩挑手扛,种粮辛苦,产量效益还很低下……如今,庄稼地“连田成片”,更修起宽敞平整的配套水泥路,农机穿梭其间,起垄、覆膜、点种方便又高效。对于今年的“稳产增收”,周广林信心满怀,他说,今年还将投入50万元,引进农业“北斗系统”,以后农机插秧、作业将更精准。

  仓禀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而土地又是粮食的“命根子”,只有好田好地好水才能种出好粮食。

  “今年咱家种植的14亩‘烟农’19小麦,收粮2万斤,平均每亩产粮1400多斤,大旱之年能有大丰收,这多亏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啊!”最近,在连云港东海县山左口镇团林村东麦田里,村民石磊打捆秸秆,满眼笑意。2018年,团林村6000亩农田被省确定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农田道路全部硬化,配套桥涵闸,改大口井为机井,全村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确保“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是核心。去年,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省有关部门,邀请河海大学等专家参与,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并经省政府同意,明确自2022年起,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由每亩1750元提高至3000元,亩均标准增长71.4%。

  提高投资标准的同时,江苏还调整了省与市县分担比例,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市县财政分别分担20%、40%、60%,其余由中央和省财政补助。“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苏北、苏中,占全省的97%,省以上补助资金占各级财政投入的79%。”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副处长曹洁表示,这是落实好省财政承担地方投入主要支出责任的要求,更将“精准发力”,为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积极发挥财政政策效应。

江苏财政统筹安排53亿元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多元化筹资

  确保建设“高标准”

  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亩、成一亩,“真金白银”的支持至关重要,除加强省级财政的资金保障外,还需各地积极巩固、拓展筹资渠道。

  当前,江苏不少地方已形成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社会资本参与、收益农户筹资酬劳的“多元筹资”机制。

  徐州规划,2021~2030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7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5.5万亩。为推进目标尽快达成,今年5月,工行徐州分行审批通过了1.8亿元项目贷款,目前已投放1亿元,将助力建设徐州新沂市港头镇、时集镇、棋盘镇、墨河街道和唐店街道5个乡镇及街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98305亩。徐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可期可待。

  “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要求高,投入资金量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加快项目‘又好又快’推进的有效举措。”启东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陆庆辉介绍,当前正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融资新模式,目前,省农发行已下达启东高标准农田建设信贷资金指标一期贷款7亿元,二期贷款15亿元。根据建设规划,2021~2025年拟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

  有了“高标田”,“富民田”正越来越多,“新农民”也在广阔田野找到希望。陆庆辉感慨说,这些年,启东市因“高标田”诞生了总计1600多个骨干种粮大户,连年获得亩均500元以上净收益。“这些‘收益’不仅装进乡亲口袋,还反哺‘高标田’建设,启东市261个行政村,除少数城郊村外,村村都从‘高标田’建设溢出的‘占补平衡’土地面积中,获得国家及省、市给予的奖励,总额超1亿元,进而反哺农业、造福乡亲。”

  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产生的占补平衡等相关收益,可反哺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王景成介绍,2021年全省核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1.5万亩,预计可实现收入15.9亿元,其中9.4亿元将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此外,江苏还在积极引进社会投融资,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显示,全省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引入社会资金3.0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提高了项目建设投资标准,强化了项目区设施配套,较好地发挥了项目效益。”王景成补充表示。

  创新管理方式

  为建设开启“快进键”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群众提前受益,近年来,江苏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先建后补”试点,进一步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成片规划、成片发展,打造示范区。

  “在资金使用方式上,我们提出允许地方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曹洁介绍,自2020年以来,江苏已在苏州、南通、泰兴等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先建后补”试点,市县提前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市级评审立项后即可组织实施工程建设,当前,“先建后补”项目已纳入全省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苏州湖河密布、水网密集,呈现水田相依、田水相隔状态,农田连片规模小,零碎化程度高,因此,工程措施覆盖面小、施工难度大,导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成本高。苏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玫介绍,基于这种现状,苏州统筹市、县(区)、镇各级财力,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实现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模式。

  当前,苏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乡镇组织实施——太仓市沙溪镇泰西村6000亩中央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增加县级投入1400余万元用于土地平整、道路黑色化等工程,种田大户称赞道“穿着皮鞋就能下田”;吴江区横扇街道1600亩中央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项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利用自筹资金将东西两个片区之间的高岗地削平连通,增加水稻种植面积44.55亩,并建设了农桥和硬化道路,实现稻田美颜、农机易行、村民方便的多赢格局。

  推行“先建后补”试点,南通有效化解了农时与建设的矛盾。“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般在春节后三四月份批复,六七月份完成招标,在水稻种植期往往无法施工,导致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支出进度慢,项目效益发挥迟。”南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金海表示,去年下半年起,当地积极推行“先建后补”的建设模式,实现了早立项、早审批、早开工,所有工作均可提前半年开展。当前,全市45个共4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已开工,截至5月20日,全市项目建设进度达到40%以上,预计10底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建成,当年发挥效益。

江苏财政统筹安排53亿元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农民切身利益,更事关“大国粮仓”的根基,不能“一建了之”,还要时不时“回头看”建设质量,以及管护、配套情况。“为提高各地管护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管护成效,省级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对管护工作责任落实、管护成效明显的地区实施激励,确保高标准农田各项配套设施长期发挥稳产、增效、增收功能。”曹洁介绍,近两年,江苏财政额外投入近千万元,对管护工作责任落实、管护成效明显的地区实施激励,确保高标准农田各项配套设施长期发挥稳产、增效、增收功能。

  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执行力度,每年11月底前,省财政会将下年度预算总量的70%提前下达市县。据悉,下一步,江苏将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战略机遇,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围绕“十四五”末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目标,科学规划、有序推进高质量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努力将“藏粮于地”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五一”小长假旅游消费旺。

  • 天津增加充电设施供给,续航“五一”返程高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4月19日,元阳县沙拉托乡松树寨村的村民在哈尼梯田开展春耕播种。(张艳 摄)  在元阳县沙拉托乡的哈尼梯田缓冲区,当地举行“开秧门”活动,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祈福,他们载歌载舞,迎接春耕的到来。
2024-04-28 10:03
研究人员表示,马岭河小苦荬的发现,表明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系统性的调查研究。
2024-04-28 09:59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