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别样的求学时光,别样的青春风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 正文

别样的求学时光,别样的青春风采

来源:新华日报2022-04-08 09:59

  疫情之下,大学生活不得不频频转入隔离、网课模式,有遗憾和失落在所难免,但校园里还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那些看似被“耽误”的青春,正因抗疫和奋斗焕发另一种光彩。

  没有“躺平”的青春,只有奔跑的岁月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所有的计划和憧憬。对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王彤来说,过去三年,各种“不确定”随时降临,答案都是“不好说”。

  在经历网课崩溃、频繁与父母争执、各种沮丧颓废后,王彤尝试重新找回学习、生活的节奏。“每天早起看新闻,看到很多‘逆行者’挺身而出,‘宅家者’相互鼓励,也看到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跨越空间、距离的温暖守望。”王彤渐渐明白,疫情何时结束尚未可知,但自己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心态和状态面对困境。

  重新抖擞精神,网课效率也高起来。“上网课,其实学习时间更机动,只要调整好作息,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进入‘心流状态’反而更快。”王彤说,“宅家”日子里,她把注意力更多地从外界拉回自身,开启一段梳理自己、了解自己,更好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和解的“特殊之旅”。得益于自律高效的学习,重返校园后,王彤的专业课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100多名跃至前三名。她抓紧宝贵的校园学习时光,与队友们交流、合作,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团队二等奖,并成功保研本校。

  想去的远方去不了,想见的朋友见不了,想参加的活动被一次次“因故取消”……疫情让很多计划戛然而止,却也给另一些目标的实现提供契机。

  2020年年初,苏州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王祎鹏就筹划好暑期安排——参加联盟高校的线下夏令营,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疫情,计划成为泡影,让王祎鹏一度陷入“低迷期”——最初是对未知病毒的恐惧,随后是对开学遥遥无期的焦躁,再后来是每天醒来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空虚,“每天一睁眼,就要发愁今天干什么,上网课也是人醒了脑子没醒的感觉。”

  不得已慢下来的生活,恰好弥补了平日里的“没时间”。热爱支教事业的王祎鹏终于有时间整理剪辑过去到各地支教的素材,并发布到B站上。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操作,王祎鹏不仅变成视频剪辑达人,还成了B站上小有名气的“UP主”。“疫情确实带来很多遗憾,但我也收获很多新技能,这令人难忘的三年,过得飞快又充实。”

  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少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王歆对学生有很多“不放心”:线上学习效率怎么保证?“宅家”时间会不会一直“葛优躺”?会不会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焦虑或消沉?但她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并没有因为疫情虚度时光,而是在等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沉淀自己、提高自己,比如疫情期间学校出现不少“学霸寝室”,很多学生解锁不少新技能……“大学生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大家都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书写精彩。”

  熬过艰难时刻,收获最温暖的力量

  最近每到傍晚,南航的校园操场上,师生、宿管阿姨、保安大叔迈着轻快步伐,走进“舞池”,欢快的舞步传递着乐观和信心。这些校园广场舞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引来众多围观。网友评论说,“这就是大学生,充满活力”“放飞自我,自信放光芒”“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南航大二学生周礼兵,是校园广场舞的编排者之一。过去三年,周礼兵经历高考延期、寒暑假“加更”以及“困”在校园等各种突发情况,沮丧无奈之外,他意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2020年,面对高考延期、备考焦虑,是父母的陪伴帮助周礼兵度过难熬的日子。父母的影楼生意惨淡,但他们只字不提,每天鼓励、开导他,陪他散步、运动,缓解压力。“那几个月,我和爸妈说的话,可能比之前初中和高中加起来都要多。”

  在校期间,他也时常被校园内的互助友爱感动着、鼓舞着。他向记者分享这些“温暖片段”:学校“应急”大群内,有位同学突发肠胃炎需要药品,在群里求助后,短短几分钟就有人送来药品;去年暑假前,他和几位同学因为实习在学校多住几天,当时食堂停业,宿管阿姨特意送来热饭热菜,顺带还塞了一小箱水果……“这些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真切的‘小瞬间’,如同一道温暖光亮冲破疫情阴霾,支撑我度过这段特殊的大学时光。”周礼兵希望,通过策划广场舞等文艺活动,解锁更多疫情期间打开快乐的方式,让这道“光”照亮更多人。

  逆向而行、向暖而生,在更广阔的战疫一线,他们努力传递更温暖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成长,展现青春担当。

  3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在东南大学核酸采样点引导秩序3小时后,大二学生钟嘉媛拖着酸麻的腿回到宿舍。

  疫情发生之初,在学校第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现场,一个个白大褂、红马甲来回奔忙的身影深深打动了她,“爱与希望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青年人也应为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出一份力。”从那以后,只要时间允许,钟嘉媛都会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活动。“每次都得提前设好闹钟,基本上学校100多个名额一放出来就‘秒’光。”钟嘉媛说。

  而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李远浩和同学们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抗疫——用纸笔去记录身边与疫情角力的普通人。医生、社区干部、农户、货运司机……各色人物和故事出现在同学们笔下。“连续两个多月,200多名学生每天都有一篇报道,集成了一本厚厚的册子。”

  李远浩曾在2019年发起项目《九千万分之一:基层党员视觉档案》,带领团队走过江苏、陕西、宁夏等省区,用图片故事、纪录片讲述各地基层党员的事迹。“我们看到了环境守护人的坚守精神、城市保障人的担当精神、科技研究人的攀登精神、群众带头人的奋斗精神及健康守护人的奉献精神。”从这些党员故事中,李远浩看见“人”的力量,也找到应对疫情的答案——“择一事、终一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坚守,始终向着一个目标坚定前行,用一生去拼搏奋斗。”

  望着抗疫一线的年轻身影,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严韵致时常感叹学生们“一夜之间长大了”。三年间,苏州大学参与抗疫志愿工作的学生超过5000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经过抗疫一线的战火淬炼,00后们正成长为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青年人。”严韵致说。

  被疫情“偷”走的时光,见证精神的成长

  如果没有本轮疫情,4月8日,担任东大话剧团副部长的钟嘉媛和同学们排练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将在学校上演。这个从去年就开始筹备的话剧团年度汇演因为疫情被无限期搁置。放在过去,钟嘉媛至少要消沉几天,但这一次,从接到通知那一刻,钟嘉媛就坦然接受现实,“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和同学们解释,尤其是刚进大学、对这部剧充满期待的学弟学妹们。”

  三年来,钟嘉媛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打了太多次交道——2020年高考迎来“加时赛”,2021年暑假被“困”学校,2022年年初准备前往珠海参与《红色路桥视频——港珠澳大桥》拍摄,临行前两天被通知叫停……在她看来,与其失望和沮丧,不如把疫情变成磨砺意志、涵养心态的机会,更精心地打磨这段特殊的时光。疫情期间,她重新拾起手工,用手机拍摄过去不曾发现的校园的美,学会PS技术,每两周读一本书……“当下,即便面临种种不确定性,也不能放弃对确定性的努力,要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用更笃定的力量去迎接挑战,用更专注的学习去成长突破。”

  在各种变化中,看清、找准目标,甚至在不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静气,同样是王彤在疫情之下的意外“收获”。“如果我们能从对抗疫情的过程中,磨练心智,得到启发,那这就是长在身上的‘本领’。”最近,她加入抗疫一线,每天在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5小时,核验人员身份信息。“这段看似被‘耽误’的时光,其实是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克服什么,潜能在哪里,这让我在应对不确定、应对挑战时,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气。”

  “当代青年对破解人生难题的决心、勇气和智慧是超出我们预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王静说,我们亲眼见证无数青年在政府、学校、社区的号召下,一呼百应,不惧危险,奔赴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的一线;见证了他们在网课中依然坚持挑战,不断在专业学习、科研、学术中勇创佳绩、摘得硕果;见证了他们即便在学校足不出户,也能在操场、画室、琴房点亮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最美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他们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完成了自我角色的转换,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样子。”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王梦然 张宣 顾敏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