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一对“忘年交”同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江苏省镇江市句容戴庄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我心情无比激动,总书记颁奖后对我微笑点头,真是亲切无比。”面对记者,载誉而归的赵亚夫掩饰不住兴奋,“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和剑锋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非常自豪,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昂首阔步奔小康!”
赵亚夫、葛剑锋,一个1941年生人,一个1976年生人,相差35岁的他们如何在扶贫路上相遇?从素不相识到惺惺相惜,两个人如何带领陕西安塞、江西井冈山、湖北咸丰、贵州沿河等五省六村摆脱贫困?表彰大会后,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从有机蔬菜到高架草莓,赵亚夫把论文写在了葛剑锋帮扶的善港村——
“40后”与“70后”的故事从翻土复耕开始
“你要是能让你们村的农田成片、沟渠连通,发展有机农业还有希望。”说这句话的人是赵亚夫,对象是葛剑锋。
2009年,葛剑锋放下事业回到家乡善港村任职村书记,他认为工业路子短期收益大、但“连锁反应”也大,面对全村2000多亩农田,他想要换条路闯一闯。葛剑锋关注上了赵亚夫带领茅山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打算尝试有机蔬菜种植。
但“门外汉”难进“行内门”,葛剑锋花了1年时间,有机农业搞得没有什么亮眼起色。
葛剑锋告诉记者,2013年,他两次到镇江拜访赵亚夫,希望能到善港“指点迷津”,因见面时赵亚夫忙于有机水稻技术攻关,两人没能充分交流。
“有机农业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农田连片、沟渠连通、周围没有工业,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回忆起第三次见面的场景,赵亚夫直言,“我当时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但被他一股执拗劲感动了,就让他回去先整整土地。”
面对赵亚夫提出的硬性要求,葛剑锋挽起裤腿下地下河,带着全村干部清石块通水渠修田埂,7天完成了25.6公里灌溉河渠的疏浚;10天完成了276亩抛荒地的翻土复耕;30天完成流转土地2562亩。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地里一片欢歌笑语,村民纷纷感慨“咱善港村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热闹场景了!”
“那次以后没再和我联系,我以为剑锋怕吃苦、放弃了。”赵亚夫说,“谁知过了一个月,他带着善港村的航拍图来找我,让我实地看看。”
“水稻田松软度很好,可以种有机水稻!”赵亚夫告诉记者,这么短时间内让2000亩土地达到有机物种植条件,葛剑锋也是头一个。
“忘年交”的扶贫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赵亚夫成了善港村现代农业发展首席顾问,葛剑锋带领善港村规模化种植无花果、栽种高架草莓、种植有机水稻,千余亩连片的土地成了知名的有机、生态农业基地。
葛剑锋说:“赵老是有机农业领域的专家,他带领茅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我跟着赵老学习,也要让善港村的老百姓靠有机农业过上更好的日子。”
“剑锋思路活、想法多,是个干有机农业的好料子,也是个优秀的村书记,更是个称职的农民。”赵亚夫真心夸赞葛剑锋。
在赵亚夫的帮助下,善港村还走出国门觅良种,加快速度建暖棚。春天来临,善港村种下1000亩有机水稻、特色蔬菜和400亩有机无花果,也种下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寸土寸金的苏南土地硬是走出了一个靠农业致富的明星村。
从点对点帮扶到“整村帮扶”,他们将目光伸向其他省份的偏远贫困山区——
“光我们富了不行,要帮助大家共同致富”
“剑锋,你说要在这里发展有机农业,我觉得可行,但还是有很大困难,既然你说干,那我全力支持你。”2018年4月,葛剑锋邀请赵亚夫到贵州省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调研考察,为高峰村做产业规划。
高峰村原本是国家级贫困村,据葛剑锋回忆,当时一进村,帮扶队员傻眼了,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蚊蝇乱飞,村民世代缺水少地,看天吃饭,看到他们时神情冷淡。在高峰村的所见所闻,确定了他们从点对点升级为整村帮扶的工作思路。“一家人不做两家事。”葛剑锋与赵亚夫商定,善港有的,高峰村一样都不能缺,还要因地制宜发展更好的产业。
“一年多时间,赵亚夫为高峰村规划的有机产业园、生态茶园、生态养殖基地全部落地建成,高峰村结出的草莓、葡萄、无花果和善港的一样香甜可口,还为善港送去了高峰的千里茶香。”当时随行的产业组队员张兴洪在《驻村日志》中写到,为了落实好赵亚夫的有机农业规划,葛剑锋在腊月里把自己房间里的取暖器搬到了大棚,为让最先一批草莓试验苗长好,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不能受凉,愣是冻了一晚上。
2019年底,高峰村贫困发生率从34%下降至0,比预期计划提前1年完成。
像这样的村,他们一共帮扶了6个。2012年,葛剑锋带领善港扶贫队走进对外帮扶的第一个村——陕西方塔村。这里苹果长得好、但卖不出好价钱,在别人面前是头大问题,于是赵亚夫对这里的苹果种植技术进行改进,还亲自跑全国各大城市的农业展销会,不遗余力进行宣传。方塔村党支部书记对记者说:“做梦也没想到能靠种苹果发家致富。”
不经意间,葛剑锋和赵亚夫开创了一个村结对帮扶六个村先河,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大棋局”中,开拓出一条扶贫“新路径”。
“村帮村,更精准。”葛剑锋说。
他们把帮扶经验带上三尺讲台,“孵化器”提升帮扶“新高度”——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接续发展”
去年金秋时节,贵州铜仁的沿河县土地坳镇五四村村支书王贵和给葛剑锋打电话说,自己种的有机水稻大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
与王贵和结缘是在2018年。一次考察的偶然机会,王贵和对葛剑锋说:“我们村土壤好、水域好、水稻产量高,我想在村里搞块试验田,种植你们的有机水稻。”当场加上了葛剑锋的微信。
回到张家港后,葛剑锋立即和赵亚夫请教如何种在五四村的试验田开展种植工作。“我和赵主任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先寄水稻种子,通过视频教他们播种。”葛剑锋告诉记者,他们心心念念到五四村的种植情况,手头的事一忙完就到当地查看了。对口帮扶六个村后,他们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必须有一个好队伍。
说了算,定了干!为把经验带给更多贫困村的能人干部,带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8年5月,葛剑锋创办了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赵亚夫担任名誉院长。
葛剑锋和赵亚夫又多了一个身份:教师。为了办好学院,他们给自己立下目标:不收额外经济报酬,坚持为每期学员上一堂课,听一次座谈,交流一次经验。
首批学员是来自贵州省沿河县的45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围绕思维创新、典型示范、党建统领、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取经”“充电”。年逾80的赵亚夫坚持每星期往返400公里给学员上课,风雨无阻;课余时候,葛剑锋常常被大家围住,为一个个村把脉问诊。
这种以“农民为教员、田园为课堂、合作为纽带、共富为目标”的交互式帮扶,丰富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内涵。来自沿河县的学员代表说,一定把张家港前沿的农业技术、先进的村庄治理经验与本地本村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家乡的贫困村、贫困农户一起致富。
2018年9月,善港农村干部学院被国务院扶贫办批准为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葛剑锋告诉记者,善港村还出资建设了赵亚夫农业农村研究院,邀请赵亚夫坐镇指挥,打造农业技术“智力库”,提升现代农业“含金量”,为扶贫提供技术支撑。
“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催人奋进!”葛剑锋告诉记者,“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的整村帮扶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