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2022-10-27 15:23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过两年。“在汽车行业打工,一个月挣3000多元,眼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决定返乡创业。”刘长伟说,他回来后发挥所长,建大棚,种草莓,“刚开始缺经验,每次向村里的老把式请教,那是有问必答,甚至你没问到的也都告诉你。”

  短短几年,刘长伟的大棚发展到了8栋8000平方米。“一年赚三四十万没问题。”刘长伟说,不愁卖,销路好。

  “我要把根扎在这里,把我的经验传给更多的人。”刘长伟说。

  从刘长伟的大棚中走来出,向远处看去,田野上是一片收获的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欢畅奔跑,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在蓝天下闪着金色光泽。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600多公顷地,几台收割机一齐上,一周内就收完了。农机手都是本村的农民,单是做农机手这一样,一年能赚5万元以上。”合隆镇党委书记、原陈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林青远说,这些年村里的日子不仅富起来,生活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很强。

  多年来,陈家店村党委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创“党委+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现有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年创产值近4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近700人。2021年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2.5亿元。陈家店村从十多年前的“贫困村、负债村”发展成为“小康村、富裕村”。

  现在,村里有16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功能齐全。村委会设置便民餐厅,村民每日只需花费10元就可以吃三餐;村集体投资5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各项基本检查设备俱全。村里曾经的一个废弃脏水泡子,通过改造,成为碧波荡漾的湖面,围绕湖面建设起一个公园,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好去处。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蓬勃发展的陈家店村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事业的舞台,同时,日渐完善的各项服务设施也让他们在村里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而且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刘司洋回到了陈家店村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任职。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农民。”从2017年开始,陈家店村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刘司洋说,村里的培训(任务)分两块,一是培养大学生村官,目前已举办18期,每期一百人;二是和省里的农广校和农机校合作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来自全省各地,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次以上。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农民通过学习很有收获,科技种粮离不开知识助力。”刘司洋说,前两年,有多次台风过境,不少庄稼吹倒伏了,针对此种状况,当年冬闲时,举办培训班,进行针对性培训,农民们都说大有收获,抗灾能力增加。作为返乡工作的大学生,刘司洋人生目标更加坚定,同时在家乡的这份工作也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经济护航”计划,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规范化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组织化。同时,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实施乡村人才回引工程。

  “县级要建立回村创业人才服务平台,乡镇要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各村要建立外出人才清单。”日前,在陈家店村召开了长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现场会上提出: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要深入开展“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等项目,充分利用“兴农大讲堂”等培训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依托陈家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各类培训平台,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在我们村,有十多个大学生呢,我们深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舞台。”王晓红大学毕业后来到陈家店村,如今已有9年了。9年间,王晓红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村官”,现任村党委委员。每当有外村的同行来取经学习经验,她都深感自豪,陈家店村的美好今天和明天都有他们青春的印痕,奋斗的时光。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希望的田野蕴含无限生机活力。(孟海鹰)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