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生命守护生命——追记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戚宏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用生命守护生命——追记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戚宏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5-25 11:05

  中新网吉林5月23日电空荡荡的办公室,一件警服静静地挂在墙角。这是戚宏军生前常穿的一件,左胸处还别着一枚党徽。这也是无数次见证过他出生入死的警服。穿着它,戚宏军与战友一起打掉跨境赌博团伙,抓获蒙面入室抢劫歹徒,侦破系列砸车案……然而,在这个春天,它的主人却倒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与世永别。

  持续奋战47天,他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月24日,是戚宏军在抗疫一线战斗的第47天。一早,他简单吃口饭,就带队匆匆赶往湘潭街执勤点。

  当天,他的任务是带领4名民警在5个小区开展封控管理与服务。

用生命守护生命——追记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戚宏军

  戚宏军(右一)参与疫情防控 公安部供图

  这些天,疫情防控形势变好,有些人开始放松警惕。戚宏军发现了苗头,在核酸检测采样维持秩序、社区巡逻、检查管理保供商超时,抓住一切机会,向群众宣传防控政策,提醒大家别松劲、别大意,要把胜利的果实保持到最后。

  19时30分,巡逻完最后一个小区的最后一个卡点,他赶回大队。当天的碰头会由他主持。会上,他感觉胸闷气喘,汗水瞬间就浸透了全身。咬着牙,把工作安排妥当,他瘫倒在座位上。6名民警立刻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当晚,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生命永远定格在50岁。

  哪里需要去哪里,他是“战场”上的主心骨

  “咱们干刑警的,天天都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关键时刻要能豁得出去!”这是戚宏军常说的一句话。

  打击犯罪,他果敢无畏;保护群众生命健康,他更是义不容辞。

  疫情发生后,警力奇缺。龙潭刑侦大队作为机动组,成为名副其实的救急组。戚宏军带着民警,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顶,哪里有急难险重就向哪里冲。

  疫情初期,乍暖还寒。戚宏军晚上巡逻防控,白天负责6个小区核酸检测点的样本收集和转运工作,常常是风雪中来,雨雪中去。

  因为忙,他时常顾不上吃饭喝水。队员心疼他,他半开玩笑地说:“少吃饭少喝水,不是还能少上厕所吗!少上一趟厕所,就能省下一套防护服呀!”

  为了省防护服,少吃少喝,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疫情突发,防疫物资紧缺。戚宏军与大队班子多方筹措,先后募集到780套防护服和1.2万副N95口罩。防护服和口罩到了后,他和班子决定,队里一件不留,全部送到一线最需要的地方。

  3月31日,船营区某居民小区出现多起病例,急需开展隔离转运工作。任务紧急,戚宏军带上30名警力去增援。转运时,个别感染群众不愿离家,戚宏军好言宽慰、耐心劝导,直到他们心甘情愿地上了转运车。

  转战船营区后,按照闭环管理要求,戚宏军与队友就近入住封控驻地。连续作战,大家极度疲惫。因驻地电梯停用,执了一天勤后,还得爬楼回去睡觉。在分配房间时,戚宏军把低楼层的房间让给民警,把位于顶层18楼的房间留给了自己。

  解决“急难愁盼”,他把群众放在心头

  戚宏军说:“平安之战打不赢,抗疫工作归于零。”在队里三分之二警力投入社区封控等任务的情况下,戚宏军带领仅有的3名机动警力担负起辖区内所有应急处突和案件攻坚工作。

  3月中旬的一天,辖区内一处住宅楼前的电瓶车充电时失火。一时间,浓烟滚滚。戚宏军冲进楼内,快速组织疏散群众,给受灾群众安置了住处。因事发突然,受灾群众离家时所带无几,正常生活面临困境。戚宏军带头捐款,还组织民警捐赠日常生活用品,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队友说:“每次攻坚行动,戚队都是大家的冲锋号。”化解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戚宏军仍然冲在最前。

  居民家液化气用完了,戚宏军扛着液化气罐,爬楼梯给送到7楼;身患重病的居民急需入院治疗,他二话不说,开上自己的车就把患者送到医院;有慢性病的居民药用完了,孤寡老人不会线上买菜,居民做核酸检测时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家……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戚宏军知道了,他有求必应,为群众“接单”、替群众跑腿。

  队友常说:“跟着戚队干,就没有打不赢的战斗!”然而,这位从警31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百名的铁骨硬汉,却没有等到疫情歼灭战全面胜利的时刻。但,戚宏军,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这位将无私奉献、忠诚担当写进生命里的人民警察,必将被民众所铭记。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夜迎“双十一”

  • 大理崇圣寺三塔安装避雷装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