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当地新闻 > 正文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来源:辽宁日报2022-04-06 13:33

  近两天,互联网上,有一个关于辽宁的话题,热度不算高,但图片不算少。

  在#辽宁支援吉林#的话题下,不少吉林人在微博上晒出了收到的辽宁“蔬菜包”——除了装满土豆、胡萝卜、头菜等蔬菜的大纸箱,一张小纸条占据了图片的中心位置。

  纸条上印着两行文字:

  辽吉一家,共克时艰。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千里驰援,物资不易。偶有破损,敬请谅解。

  情真意切的文字,饱含着兄弟省份的深厚情谊,定格了辽宁援吉的感人瞬间。“感动”“感恩”“感激”……这一蔬菜包中的“彩蛋”,引发“吉林老铁”们感慨、泪目。

  网友“夜猫小菲”说,亲爱的辽宁人民,我这个普通的吉林市市民今晚收到你们捐赠的蔬菜包了!看到字条,我热泪盈眶。这还是此生第一次亲身经历来自他乡的救援,充满了同胞间的温情和人性的光辉!我父母来自辽宁辽中和兴城,祖上也都是辽宁人,我在吉林出生长大,平时亲戚相聚,都是辽宁的乡音,所以内心对辽宁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天收到了来自辽宁的赠菜,那种心情很复杂,很感动,很温暖,像是来自至亲雪中送炭的关爱!辽吉一家,共克时艰,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谢谢你们!!!谢谢辽宁政府!!!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吉林网友发微博感谢辽宁

  温暖的“蔬菜包”背后,是辽宁在3月30日、31日两天内驰援吉林的2691吨蔬菜。马上,又一批辽宁运出的暖心“蔬菜包”即将达到“吉林老铁”们的家中。

  4月4日,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支持吉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当地蔬菜市场稳定供应,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辽宁省商务厅、省交通厅等省直部门迅疾行动,密切配合,从鞍山、锦州、辽阳、朝阳等市组织货源,共调配土豆、茄子、圆葱、胡萝卜、金针菇等10余个蔬菜品种,辽宁第三批驰援吉林的保供物资已经陆续运出。

  针对当前吉林省蔬菜短缺、分拣压力大的情况,为减轻蔬菜到达吉林后的分拣压力,辽宁组织人员印制包装,将蔬菜分拣成袋、封装入盒,方便“蔬菜包”直达吉林千家万户。特别是针对分拣任务重、时间紧这一问题,辽宁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沈抚示范区、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有关单位组织志愿者赶赴现场,夜以继日、轮流倒班开展分拣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将保供物资早日送到吉林人民群众手中。

  目前,第一组车队7621箱30484个爱心“蔬菜包”共计150吨蔬菜物资已于4月4日运抵吉林,其余物资正加快分拣装配,并陆续分批起运,预计于近两日全部运送完毕。未来,辽宁还将根据吉林市场供应的具体需求,不间断地提供蔬菜供应支持,同心同力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一次,辽宁的细心,处处可见。

  为了减少吉林境内的二次装配的繁琐和疫情传播的风险,这回辽宁老铁直接给打好了“蔬菜包”,每户一包,约十斤重,可供一家三口食用二至三天,每四袋蔬菜装为一箱。运往吉林后可直接发放至百姓手中。

  “蔬菜包”里具体都有啥?

  甘蓝、胡萝卜、洋葱、角瓜、金针菇、茄子、娃娃菜等蔬菜全数上线,还按东北人烹饪的习惯放了“配套”的葱、姜、蒜。(是不是很贴心)

  另外,暖心纸条还会配备。每个“蔬菜包”内,辽宁人为吉林依旧准备好了红色“小纸条”,上面写着:

  辽吉一家,共克时艰。携手抗疫,共盼春来。

  物资虽轻,真心一片。偶有破损,敬请谅解。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新一批“蔬菜包”里的“彩蛋”

  超过3万个“蔬菜包”背后,是辽宁各界志愿者在4月3日、4日的昼夜不休、全力以赴。

  省商务厅自贸区处季阳是一名“90后”,从4月3日下午两点到4月4日凌晨两点,他和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一直奋战在分拣蔬菜的现场。在分拣现场,季阳和同事们双手拎着20多斤的蔬菜,不停地在各点位之间奔波忙碌。当晚,季阳发现,同事们的微信步数都超过了3万步。

  “有的人手套都磨破了好几双。”季阳说,尽管身体感到超出预期的疲惫,可当看到满载蔬菜的车辆驶离现场时,他深切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

  “下午5点左右,我接到单位的通知就马上过来了。”4月3日,在分拣现场,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干部程志明正往返于各个点位往手中的袋子里装蔬菜。和程志明一道,参加装菜劳动的省交通运输厅干部职工共有50多位。他们说,一想到这些新鲜蔬菜很快会第一时间送进吉林人民家中,端上百姓餐桌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为幸福。

辽宁3万“蔬菜包”再驰援,吉林网友:看到字条,热泪盈眶

  分拣完毕的“蔬菜包”

  眼下,分拣还在继续,蔬菜还会发出。

  “ 昨天干到凌晨2点,今天继续。”省供销社刘海龙说:“没时间休息喝水,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否则送出去的蔬菜就不新鲜了。”在分拣现场,一直奋战忙碌的工作人员们已是汗流浃背,厚厚的防护服让一些同志严重脱水。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有兄弟省市的倾力援助,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相信辽宁、吉林必能早日战胜疫情,重回安宁!

  记者:董翰博、孙大卫、孔爱群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2场

  • 国家文物局通报重要考古成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