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成湘南
金秋十月,位于湖南长沙西部的宁乡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田间地头的芋头迎来采收旺季,正是大量需要劳动力的时节。然而此时,企业旺季“用工荒”遇上了农村淡季“劳力闲”。一场“工农资源双向奔赴”的用工变革在宁乡经开区悄然兴起。
在园区人才部门的统筹推动下,彭记坊食品、洽洽食品等企业与周边乡村精准对接,将农闲时段的农村劳动力“引流”至生产一线,既破解了企业旺季用工难题,又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以“共享用工”为纽带,一曲工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正在这片沃土上奏响。
精准对接:从“闲散劳力”到“产业工人”
9月中下旬至11月,是宁乡及周边地区芋头集中加工的关键期,也是彭记坊食品生产的“黄金窗口”。作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企业,此时对芋头清洗、削皮、包装等基础性岗位的人力需求急剧增加。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派专人去外地招人,耗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招满,订单交付压力很大。”彭记坊食品人力资源总监刘欧平坦言。
与此同时,宁乡农村地区正值“农闲空窗期”:芋头采收后,田间管理任务减少,沩山乡等茶产区的茶农也结束了秋季采茶工作,大量劳动力暂时“闲置”。不少农民都希望能利用这段时间增加收入,却苦于缺乏就近就业的渠道。
“企业有需求,农民有意愿,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起‘供需桥梁’。”宁乡经开区组织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徐洋介绍,园区早在年初就建立了“企业用工需求库”与“乡村劳动力资源库”,通过定期走访企业、联动宁乡人社局、乡镇农技站与村委会,动态更新用工信息。
当得知彭记坊的芋头加工岗位需求后,园区、人社局迅速对接宁乡周边乡镇。9月19日,彭记坊食品厂区内热闹非凡——企业现场设置入职办理点,同步提供体检、健康证核验等“一站式”服务。
“当天报到、当天入职,当天就入住宿舍,特别省心。”刚办完入职手续的农民工戴汉辉说,接下来两个月,他每天能有近200元收入,“比在家闲着强多了”。
无独有偶,在洽洽食品宁乡生产基地,每年中秋、春节前的零食生产旺季,也会面临类似的用工压力。依托园区搭建的淡旺季用工数据平台,企业与沩山乡等周边茶区建立了合作:茶农在农闲期可入职洽洽食品,从事礼盒包装等工作,工期灵活,适配农闲时段。
多重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前农闲时,要么出去打零工,要么在家待着,出去打工顾不上家里老人孩子,在家又没收入。现在好了,园区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在洽洽食品车间工作的沩山乡茶农刘大姐向记者算起了“经济账”:去年中秋、春节前后,她在洽洽食品工作了近4个月,加上采茶收入,一年总收入比往年多了近两万元,“今年孩子学费、家里翻新房子的钱,都有了着落。”
在徐洋看来,“共享用工”的价值远不止“解决短期就业”,更在于通过“工农资源整合”,构建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一方面,“共享用工”让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宁乡周边乡村劳动力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他们大多希望就近就业、工作时间灵活,而园区企业的季节性岗位恰好匹配这一需求。无论是彭记坊的芋头加工,还是洽洽食品的零食包装,岗位技能门槛低、培训周期短,农民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另一方面,稳定的务工收入正在改变乡村发展面貌。采访中,不少乡镇干部表示,随着“共享用工”模式的推广,周边乡村“闲散人员少了、增收渠道多了”。部分农民还通过在企业务工学到了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等知识,回到乡村后带动了农产品种植、加工的规范化发展。
“有的农民在彭记坊了解了芋头深加工的标准后,回到村里带动邻里按照标准种植芋头,不仅提高了芋头品质,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一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此外,“共享用工”还间接推动了“工农互融”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园区企业在招收农闲人员时,会优先吸纳脱贫户、低保户等重点群体;同时,企业还会与乡镇、村委会建立联动机制,如在农忙时节允许农民“错峰上班”,兼顾农业生产与企业工作。
机制创新:打造工农融合发展的“宁乡样本”
宁乡经开区推动的工农结合“共享用工”模式,并非偶然的“季节性尝试”,而是基于区域产业特点与乡村发展需求,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机制化解决方案”。
在组织保障上,园区成立了由人社、机关党委等多部门组成的“共享用工协调小组”,负责统筹企业用工需求摸排、乡村劳动力储备、岗位对接匹配、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等工作。
在服务保障上,园区着力破解“共享用工”中的“痛点”:为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园区牵头组织“企业进乡村”招聘活动;为解决农民“就业后顾之忧”,园区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内容;为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园区联合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
在模式拓展上,园区正推动“共享用工”从“季节性对接”向“常态化合作”升级。目前,除了彭记坊、洽洽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已加入“共享用工”平台,形成了“企业需求—园区对接—乡村输送—农民增收”的闭环。
“工农结合的‘共享用工’模式,本质上是打通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既为园区企业纾解了用工难题,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又让农村劳动力资源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造血’功能。”宁乡经开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林海军表示,下一步,园区将继续优化“共享用工”机制,推动更多企业与乡村建立合作,同时探索“用工共享+农产品采购”的联动模式,让企业不仅“用农民的工”,还“买农民的货”,进一步放大工农融合的叠加效应。
从田间地头到园区车间,从农闲劳动力到产业工人,宁乡经开区以“共享用工”为纽带,让工农资源实现了“1+1>2”的价值倍增。这种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对接供需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提供了“宁乡方案”,更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