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教观察丨以世界为教材,不以教材为世界——湖南多所高中组织学生开展暑期调查的启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科教观察丨以世界为教材,不以教材为世界——湖南多所高中组织学生开展暑期调查的启示

来源:华声在线2025-08-13 13:54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维 见习记者 谢景佳 刘亦婷

  “田野给出的答案,不是课本里的标准答案,而是带着泥土的厚重与真实。明天的田野,还在等待着我们去丈量。”今年暑期,湖南多所高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学生社会调查,略显稚嫩的学子们以“有理想”的胸怀走进乡村,以“乐求知”的态度探索真知,以“勤修身”的韧劲克服困难,以“勇担当”的行动建言献策,用新时代青年独有的视角去倾听、观察、思考脚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开展“走进新农村”社会调查,是今年长沙市长郡中学1000余名高一学生暑期的“重头戏”。他们奔赴湘赣两省的多个县市,走进农村这片广袤天地探索并思考,更深入地感知当前的中国。

  在这支浩大的“调查大军”中,还有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明德中学、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株洲市第八中学、石门县第五中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他们在田间地头,见证了远比课本知识更丰富、更具象的知识。

  这些学校为何纷纷组织学生赴农村调研?走出空调房的学生们通过实地调研会有一番怎样的收获?这一实践对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怎样的启示?带着一连串追问,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走近参加社会调查的师生,感受、分享他们的收获与畅想。

  “孩子们不只是课本的读者”

  酷暑天的午后,十八洞村的阳光带着灼烫,斜打在一家小吃店的门上。记者远远地跟在长沙市明德中学学生黄远阳身后,只见他紧紧攥着调研问卷,深吸一口气,朝着正在忙碌的店主开口:“阿姨好,请问能耽误您几分钟接受采访吗?”

  店主转过身,手里的抹布在玻璃柜台上顿了顿,眼角的笑纹先于声音绽开:“是城里来的娃娃哟?快进来,外头晒得很。”

  “自家建的房子租出去,每年能稳稳拿到一笔租金。这小店呢,每天也能挣几百块。”闲聊中,店主指了指身后的货架说道:“这样的日子啊,搁以前真是连做梦都不敢想……”

  事后,黄远阳悄悄地告诉记者:“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们选题要探寻的答案,早已化作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片段,真切又鲜活地呈现在自己眼前。”鲜活生动的基层故事,成为学生眼里国家奋进的生动注脚。

长郡中学学生出发开展暑期实践

  实践场上的体验,更让书本知识有了温度。在湘乡市泉塘镇,双泉茶业的翠色山峦在天际起伏如浪。记者跟着湖南师大附中学生走进杀青房,顿感热浪袭人——铁锅烧得发烫,只见老师傅将鲜叶撒入锅心,“滋啦”一声白气升腾。他赤手探入滚烫的叶丛,翻、抖、扬、捺,动作快如幻影。轮到学生邓雁彰尝试,指尖刚触到锅沿,便被热浪逼退。他咬牙模仿那套动作,但叶片黏结成团,茶叶中散发着一阵阵焦煳气。这时,老师傅接过锅铲,手腕轻轻地转几下,忽地,纠结的叶团竟如新生般舒展、旋舞……初次体验农事活动的邓雁彰感叹:“不亲身体会,哪知农桑之艰?”

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在体验采茶

  《信息化重塑乡村实践路径探究》是长郡中学第三大队第十二组学生赴长沙县黄花镇调查的临时课题。几天的眼见为实,学生们对“信息化”“赋能”这些过去听起来遥远的概念,已不再茫然——病虫害预警信息在新农人手机上实时播报;村头会“思考”的灌溉探头实现为农作物自动送水;卫星和地面数据“牵起了手”,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借助社会实践的舞台,学生们懵懂的好奇心稳稳安放于厚重又充满生机的田野上。

  “走进农村,孩子们不再只是课本的读者,更是乡村的记录者、时代的观察者、未来的思考者。晒黑的皮肤和沾泥的校裤,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学生们的进步让长郡中学2417班班主任杨姣感到惊喜,“暑期社会调查后真正装在心里的,是那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智慧。”

  丈量山河辽阔 感悟人文意蕴

  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长沙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常态化、创新化的社会调查,便是其中的重要路径。长沙的教育工作者坚信,组织学生们走出去看到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引导他们读懂每一份生长的力量。

  30年前开始,湖南师大附中便利用暑假组织学生进企业、下农村;长郡中学以“走进新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开展19 年;明德中学、株洲市第八中学等学校也有多年积淀。

  如何让实践教育“常做常新”且富有成效?如何保障学生调研期间的衣食住行与安全?各校结合“地情”“校情”“生情”量体裁衣,积极探索应试教育破茧化蝶的特色实践路径。

  与合作校结伴开展实践,联动当地学子跨校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是近些年来长沙市各高中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之举。比如,长郡中学今年将学生分组成10个大队,分别与长郡自贸临空高级中学、平江县颐华学校、江西省萍乡实验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结对。

  跨校深度协作,城市学生得以拓展地域化视角,县中学生则借助省城名校资源开阔视野,实现“双赢”。长郡自贸临空高级中学在结对协作中结合本土优势,将“低空经济”“航空科技体验”等新元素纳入实践,确保协作双方选题的前沿性。

明德中学学生在十八洞村体验湘绣手工制作

  “走进新农村”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次心灵的抵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明德中学青年党校红色湘西“大思政”实践活动联动吉首市第一中学,在矮寨大桥感悟中国工程伟力,在十八洞村见证精准扶贫奇迹,在塔卧镇革命旧址追忆烽火岁月……完成了《湘西十八洞村旅游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等多项课题报告。

  “应以世界为教材,而非以教材为世界。”明德中学副校长陈溪感慨,“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强化了对自身成长与脚下土地联系的认知,更让他们在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使命的认同”。

  从城市高楼到田间地头,这是城市学校的实践路径。而在广大农村学校,如何让“田野调查”焕发生机?常德市石门县第五中学给出了立足本土的答案。

石门县第五中学学生体验农事活动

  “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着眼点应在于唤醒他们的乡土认同!”石门县第五中学党支部书记唐力说,该校今年采用“布置选题—暑期开展—开学评比”模式,引导学生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经济及红色故事等课题。从课题选择的迷茫碰撞到最终聚焦的笃定,从问卷发放时屡遭冷遇的挫败到学会沟通与变通的技巧,每一步都是珍贵的实践课。

  青春的脚步不应止于课堂,而应扎根泥土、向阳生长。这份“脚下沾满泥土”的经历,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点燃了众多学子心中的责任之火。

  褪去书本浮光 直面现实肌理

  受“高考指挥棒”驱动的高中学校,为何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源于这样的活动为学子们提供走出象牙塔,与世界对话的宝贵机会,启发他们“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学问不仅藏在书卷中,更生长在广袤的乡土里。“今年高考命题释放明确信号——知识迁移能力是核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多年带队参与暑期实践的陈晓斌深有感触:田野实践正是架起从书本通往现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桥梁。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让学生走进田野自主调查,在心中种下‘研究’的种子,培养知识运用能力,这是‘五育融合育人’的生动实践。”在唐力看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正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命题的鲜活回应。

  调研不仅是信息的收集,更是认知框架的重塑。“从严谨的开题到扎实的田野调查,再到富有洞见的结题汇报,学子们全程以研究者姿态深度参与。革命历史融入青山,红色故事播撒心田,这些在田野调查中汲取的研究方法与精神力量,终将伴随他们架起通往未来的学术之桥与理想之桥。”在明德中学党委书记王胜楚看来,开展暑期调查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世界的新坐标系,形成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认知的成长逻辑。

  青春最好的养分,不止一味地汲取知识,同样在于回归泥土,向下扎根,脚踏实地。湖南师大附中副校长廖强认为,学校除了要传授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无字书”,做更多的“无用功”——“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对一个人一辈子有决定性影响的,有太多的不确定。在高中阶段,要尽可能地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成长成才的可能性”。

长郡中学学生在进行问卷调研

  “我们带着课本知识而来,却在泥土里学会最深刻的辩证法:传统需要新枝嫁接,而创新必须扎根沃土。”长郡中学第一大队的学子回望这段旅程,觉得自己的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研究成果或奖项,更是土地教会的三堂课:在困境中学会坚守,在数据里看见心灵,在文字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每一个课题都如同一扇通往文化深处的窗口,藏着独具韵味的乡土底蕴与人文温度。孩子们在这场沉浸式体验中快速融入,用好奇的眼睛捕捉风土人情,用灵动的心灵感受乡土脉动,在行走与探索中收获了课本之外的成长与感悟。这份珍贵的体验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看到学校对文化传承的用心。”一位学生家长特地在学校公众号留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湖南各校纷纷开展田野实践,其背后的育人逻辑愈发清晰,而现实的挑战同样亟待关注。

  “相比城市学校,受经费、师资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我们的田野实践仍处探索阶段,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尚未具备成熟条件组织学生统一调研。”唐力坦言,推广阻力中,资源鸿沟是首要挑战。

  完善、优化评价体系,各学校深感任重道远。在陈晓斌看来:“活动最后一天,各小组需展示汇报成果,但这不应是终点。过程中思想改观、能力成长、文化认同等内在的提升,如何在评价中更公平科学地体现,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在采访中,一些家长和老师对“安全风险不可控”和“活动内容流于形式”也表达了担忧和顾虑。“关键还是用扎实的育人效果和看得见的成长去赢得认同,避免沦为‘走过场’。”唐力的话,道出了教育工作者们破解“实践育人”落地难题的心声。

  ……

  “当列车缓缓驶出武陵山脉,我们将带着湘西的赤色脉搏,去丈量更远的山河。”正如一位学子在日记中所言:晒黑的印记终会淡去,但丈量过的乡土肌理,终将伴随青春的力量走向更美的远方,让乡土中国绽放青春答卷。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学生时代的成长,从不止于课本与风景,更在于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并肩走过一段路,共同读懂一片天地。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