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湖南溆浦县三江镇林区,只见工人们操作着无人机,将一根根楠竹从山林间吊运到林间道路,不一会儿就堆积了一大堆楠竹。村民陆育兰看着身边的变化,满脸笑容:“以前运输不便,竹子烂在山上没人要。现在有了无人机运输,既方便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楠竹加工(周红波 摄)
溆浦县楠竹资源丰富,拥有楠竹林16.8万亩,立竹株数3728.49万株,是发展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天然基地。但是长期以来,竹木材下山难、产品附加值低、头部企业带动力不足等难题,制约了竹产业发展。
近年来,该县从规划布局、全链条招商、科技赋能、改革创新等方面入手,全力攻坚克难,积极转化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带动竹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竹制品加工规模企业5家,年产值1.25亿元;全产业链年创收1.62亿元,为当地群众增收3200万元以上。
制定产业总体规划,明确“一片一带”规划布局。在三江镇建设竹产业示范片,在龙潭镇、小横垅乡、沿溪乡建设竹产业带。统筹推进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楠竹低改2万亩,集中推进10个竹产业初加工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竹产品交易中心,投资8000万元在中都、小横垅国有林场发展竹林生态旅游项目,推动竹产业全链条发展。
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大力招引细分产业链链主企业。今年来,已引进正忠科技、大疆科技、圆通快递3家企业,联合实施“无人机+索道”伐运项目,楠竹砍伐运输量由1吨/天提升至10吨/天,成本由430元/吨下降至390元/吨,有效解决了竹子“下山难、下山贵”的问题。
该县还坚持把竹产业发展和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林地信托”模式,助力产业做大做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方式,集体流转竹林6万余亩,为20个村年均创造村集体收入3万元/村,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5元/亩,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
溆浦还将深入实施竹产业“五年攻坚”计划,力争到2030年,全县楠竹面积扩大至25万亩以上,竹业粗加工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年,竹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周红波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