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乐动星城丨长沙职工星辰合唱团献演“世界赠予我们的·爱”音乐会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乐动星城丨长沙职工星辰合唱团献演“世界赠予我们的·爱”音乐会

来源:华声在线2025-04-21 19:53

  华声在线4月21日讯(通讯员 李静 颜婷)“世界赠予我们歌唱,我们同样用歌声回赠世界。”4月20日晚,长沙音乐厅·湘江大厅内星光熠熠,长沙市职工星辰合唱团“世界赠予我们的·爱”流行作品合唱音乐会如期而至。130名团员以16首跨越时空的经典与流行之作,为现场观众编织了一场声动心弦的音乐会。

乐动星城丨长沙职工星辰合唱团献演“世界赠予我们的·爱”音乐会

  音乐会在混声合唱《世界赠予我的》中拉开帷幕,指挥王珺以富有感染力的手势调动声部起伏,长沙市职工星辰合唱团一团、二团成员的和声如潮水漫过穹顶。

  “一年多的汗水与默契,每一首作品都被大家反复锤炼。我们挑战风格迥异的各种作品,从浪漫小调到澎湃乐章,用合唱拆解流行旋律,让耳熟能详的歌在四声部中重生。”合唱团一团指挥王珺表示。

  “青春的诗行”篇章中,《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以明快的节奏点燃全场热情;而《星辰大海》的合唱改编版以磅礴和声叩击人心,多声部交织间,“披荆斩棘、向前奔赴”的勇气随旋律展示;男声团演绎的《弯弯的月亮》,岭南水乡在低音声部的沉吟中渐次浮现。“爱的咏叹”篇章展现了合唱团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歌剧《沂蒙山》选段《爱永在》里,多声部交织演绎军民鱼水情深;古诗词新唱《舟中晓望》将孟浩然的诗句赋予现代音乐语言,在声场中构建出诗意的意境。

乐动星城丨长沙职工星辰合唱团献演“世界赠予我们的·爱”音乐会

  “我们是一支跨越年龄与职业的团队,从星城暮色到省政府华灯,总有人跨过晚高峰的喧嚣相聚。排练室常被挤成像沙丁鱼罐头,过道加凳,墙角站人是常态,却从未消减每周如约而至的热情。”合唱团二团指挥颜婷介绍。

  女声团在“光亮的未来”篇章释放惊艳能量。当《邓丽君组曲》响起时,现场观众轻声跟唱。当《光亮》唱响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时,歌声中蕴含的历史厚重感与人生豁达,另现场观众为之动容。“我们练了100次,只为了和声1秒。”“我们相信简单的音符也能撼动人心。”合唱团成员深情地表示。

  终章“岁月的礼赞”将音乐会推向高潮。“如果你在,该有多好......如果你看见,该有多好!”《该有多好》引得现场观众眼眶湿润。这首歌创作于2023年,旨在向岁月长河里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无数英烈致敬。合唱团以深厚真挚的情感表达颂扬和缅怀之情。男声团以《缆车》再现意大利民歌的炽热;混声合唱《人世间》,观众自发打开手机电筒,2000余点星光随“祝你不忘少年样”的歌词缓缓摇曳。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共同唱响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乐动星城丨长沙职工星辰合唱团献演“世界赠予我们的·爱”音乐会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当熟悉的旋律在音乐厅回荡,台上台下已融为一体。130位合唱团员以温暖的手势互动,将这场音乐会推向最动人的终章。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长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用音乐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文化自信,更让“爱”这个永恒的主题,在歌声中获得了最温暖的诠释。

  长沙市职工星辰合唱团以“青春的诗行”至“岁月的礼赞”四重乐章为经纬,在长沙音乐厅湘江大厅编织出一场兼具艺术深度与时代呼吸的声景叙事。这场音乐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曲目结构与跨界演绎,不仅展现了群众艺术的进阶之路,更以音乐为棱镜,折射出城市文化生态中个体表达与集体共鸣的共生关系。这场音乐会最终抵达的,是群众艺术最珍贵的本质——当《爱》的结尾和声在剧场穹顶缓缓消散,每个来自不同岗位的歌唱爱好者共同拼贴出一幅“市民即艺术家”的文化图景。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