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赵凯明: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赵凯明: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来源:新湘评论2025-01-16 12:12

  编者按

  《新湘评论》2024年第24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赵凯明的文章《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红麓公众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赵凯明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撼日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铸就的巍峨丰碑。新时代新征程,读懂长征,方能远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深情地说:“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通道小城,到底是如何承担起长征途中成功“转兵”的历史重任?通道转兵,又到底是如何开启了红军长征从挫折中奋起和走向胜利的序幕?

  长征出发、通道转兵90周年之际,我怀着虔诚朝圣之心,重走那段长征路,来到坐落于今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处的西南小城,向历史深处探寻答案。

  这场探寻之旅,经宁远、拜九嶷,向天地求索;过道县、悟月岩,向先贤求证;历兴安、祭湘江,向英灵叩问。一路追寻、一路悟思,感慨万千、思绪如潮。

  一

  一座座风雨桥,一排排吊脚楼,与变幻多姿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绘成了和谐动人、神奇秀丽的通道古城。

  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我与一位饱经风霜的侗家老人不期而遇,他用朴实而深邃的语言向我讲述通道的古远与今生。

  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征百越,因“一军塞镡城之岭”,激战3年终使百越归汉。当年的“镡城”就是现在的“通道”。镡,原义指宝剑的“剑鼻”“剑口”,用于地名寓意山形险峻、地势紧要之处。因此,通道县城素有“南楚极地、百越咽喉”之称。

  公元1084年宋神宗在此地建置“罗蒙砦”,1103年时任官吏王祖道开辟中原与西南交通往来,将其更名为“通道县”。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至今已70周年。

  通道城北,罗蒙山下,有一座始建于北宋、享誉西南的古老建筑——恭城书院。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县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曾在恭城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9日,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通道山城迎来一支头顶红星、衣衫褴褛却又纪律严明的队伍。这支队伍中,有的疲惫不堪,有的眼神迷茫,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忧心忡忡……

  这就是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指导下,从江西于都出发,一路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后付出沉重代价的中央红军。面对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教训、黯淡无光的前途,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指战员由上至下都在反思: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红军队伍究竟该何去何从?

  12月12日,风雨飘摇,恭城书院,中共中央领导人神色凝重,他们一边讨论红军的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一边在地图上努力寻找“出路”。是“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三军今日奔何处”,争论激烈。李德要求坚持共产国际指示,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据理力争,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贵州。

  “贵州敌人力量薄弱,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为什么一定要钻敌人的‘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毛泽东这一主张最终获得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支持。会议决定,红军先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黎平进军。

  当晚7点30分,一封标注“万万火急”的电报,经由中革军委发出。第二天清晨,中央红军各路人马开始转兵西进贵州。这一历史事件,史称“通道转兵”。

  通道转兵后,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路线开始发生变化,使中央红军暂时摆脱了险境,奏响了长征伟大战略转折的先声。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再到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逐步得到纠正,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逐渐形成,红军走向胜利的“通道”越走越宽。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毛泽东等带领红军不断书写神来之笔,不断转危为安、赢得生机,不断夺取战略转移的胜利,最终在延安扎下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

  回望历史,从通道开始,党和红军开始驱散阴霾,在遵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步走向通往光明的大道;从通道开始,党和红军开始拨开迷雾,初步奠定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基础,一步步走向通往成功的大道。

  “通道”“镡城”,两个神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地方。通道之一域发展,因地得名、因险而胜。通道之历史荣光,因连接失败和成功、苦难和辉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记忆!在名为“通道”之地实现转兵和转向,看似是字义上的偶然巧合,但冥冥之中蕴含着决定历史发展和进步的深刻逻辑。

  二

  如今,决策通道转兵的恭城书院门前,布满青苔的青石阶上,似乎还依稀可见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和红军队伍的足迹。

  伫立在恭城书院门前,抬头凝望那斑驳陆离却神采隐现的门楣,我不禁浮想联翩。脑海中硝烟与和平交织呈现,历史与现实隔空对话。

  90年前,走过古老通道的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为何能在这险要之地成就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苍翠欲滴的密林深处,云雾缭绕的山岭背后,究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成功密码?在侗家老人的动情描述中,答案逐渐变得清晰。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饱受磨难但信念坚定的队伍。他们历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走上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虽与敌人血战湘江损失惨重,九死一生,但他们始终心怀理想、永葆信仰。正是凭借信念的力量,他们才在通道找到转危向生的正确方向!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几经曲折但求真求实的队伍。他们以巨大勇气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以非凡智慧逐步打破共产国际的迷思,否定“洋钦差”的瞎指挥。正是破左求实、审时度势,以命相搏推动马列主义活学活用,他们才在通道赢得生机,成功翻越战略转移的“千山万水”!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艰苦卓绝但初心不改的队伍。他们不为当官、不为发财,只为全中国人民吃上饱饭和过上幸福生活。虽然内外交困、饥寒交迫,但他们处困境不扰民,用真情结同心,用生死铸就“鱼水情”。正是这种矢志为民、初心不改的高贵品质,他们才在通道获得天地之力,开始扭转乾坤。

  穿越时空,一个坚定的声音在我心灵深处回响:通道历史不只是通道这一县域本身,更是这里的山山水水所承载的转兵使命,开启通向光明大道重任的历史张力和精神滋养!

  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是坚定信仰、不畏牺牲、求真求实、顾全大局、依靠群众的长征精神,折射的是共产党人大局战略思维、忍辱负重意志、大义凛然气概、一心为民情怀……

  这正是“通道转兵、兵转道通”的成功密码所在!

  三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长征出发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已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这既是历史使命,更是时代重任。

  通道历史折射历史通道。站在通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思考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愈发觉得,乘大势行稳、走正道致远,革命年代通向光明大道的地方,昭示我们再铸新辉煌仍需汲取历史智慧,把握好通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正是从通道开始,党初步奠定确立坚强领导核心的基础,才力挽狂澜,终在长征途中实现凤凰涅槃。“上下同欲者胜,左右齐一者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融入血脉内化于心,团结一致埋头干、风雨无阻向前进。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根本的历史通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当年身处困境中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不忘谋求穷苦大众解放,与侗乡人民一起演绎一个个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增进人民福祉。这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无论是“担架上”的酝酿、会议上的确定,还是艰难现实中的成功转向,“通道转兵”始终都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的典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坚持“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体用贯通,让真理之树在中华大地上开出更多灿烂之花!这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当年毛泽东顺应大势、把握规律,主张避强击弱、避实就虚,才另辟“通道”,走向胜利。“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坚持破立并举,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就能中流击水,破千里浪,过万重山,蹄疾步稳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走出古韵悠长的恭城书院,举目远眺:群山如黛,林海苍茫。穿透峰峦云海,我仿佛看到,昔日通道风雨如晦,步履维艰;今天通道宁静祥和,万象更新;未来通道光明璀璨,鹏程万里!

  “继往开来,有裨吾道。”宁远九嶷山舜帝陵前有联曰:“放宽就大化古传今,择贤任能承先启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通道县域一地之变迁折射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艰辛。“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深刻而生动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对历史大道的深刻把握,而坚定方向把握大道的每一次进步必定写就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诗篇!

  这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嘱托。

  作者:赵凯明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