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赵凯明: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赵凯明: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来源:新湘评论2025-01-16 12:12

  编者按

  《新湘评论》2024年第24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赵凯明的文章《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红麓公众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通道历史与历史通道

  赵凯明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撼日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铸就的巍峨丰碑。新时代新征程,读懂长征,方能远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深情地说:“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通道小城,到底是如何承担起长征途中成功“转兵”的历史重任?通道转兵,又到底是如何开启了红军长征从挫折中奋起和走向胜利的序幕?

  长征出发、通道转兵90周年之际,我怀着虔诚朝圣之心,重走那段长征路,来到坐落于今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处的西南小城,向历史深处探寻答案。

  这场探寻之旅,经宁远、拜九嶷,向天地求索;过道县、悟月岩,向先贤求证;历兴安、祭湘江,向英灵叩问。一路追寻、一路悟思,感慨万千、思绪如潮。

  一

  一座座风雨桥,一排排吊脚楼,与变幻多姿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绘成了和谐动人、神奇秀丽的通道古城。

  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我与一位饱经风霜的侗家老人不期而遇,他用朴实而深邃的语言向我讲述通道的古远与今生。

  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征百越,因“一军塞镡城之岭”,激战3年终使百越归汉。当年的“镡城”就是现在的“通道”。镡,原义指宝剑的“剑鼻”“剑口”,用于地名寓意山形险峻、地势紧要之处。因此,通道县城素有“南楚极地、百越咽喉”之称。

  公元1084年宋神宗在此地建置“罗蒙砦”,1103年时任官吏王祖道开辟中原与西南交通往来,将其更名为“通道县”。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至今已70周年。

  通道城北,罗蒙山下,有一座始建于北宋、享誉西南的古老建筑——恭城书院。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县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曾在恭城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9日,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通道山城迎来一支头顶红星、衣衫褴褛却又纪律严明的队伍。这支队伍中,有的疲惫不堪,有的眼神迷茫,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忧心忡忡……

  这就是在“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指导下,从江西于都出发,一路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后付出沉重代价的中央红军。面对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教训、黯淡无光的前途,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指战员由上至下都在反思: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红军队伍究竟该何去何从?

  12月12日,风雨飘摇,恭城书院,中共中央领导人神色凝重,他们一边讨论红军的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一边在地图上努力寻找“出路”。是“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三军今日奔何处”,争论激烈。李德要求坚持共产国际指示,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则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敌我形势据理力争,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贵州。

  “贵州敌人力量薄弱,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为什么一定要钻敌人的‘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毛泽东这一主张最终获得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多数同志的支持。会议决定,红军先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黎平进军。

  当晚7点30分,一封标注“万万火急”的电报,经由中革军委发出。第二天清晨,中央红军各路人马开始转兵西进贵州。这一历史事件,史称“通道转兵”。

  通道转兵后,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路线开始发生变化,使中央红军暂时摆脱了险境,奏响了长征伟大战略转折的先声。从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再到遵义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逐步得到纠正,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逐渐形成,红军走向胜利的“通道”越走越宽。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毛泽东等带领红军不断书写神来之笔,不断转危为安、赢得生机,不断夺取战略转移的胜利,最终在延安扎下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

  回望历史,从通道开始,党和红军开始驱散阴霾,在遵义实现伟大转折,一步步走向通往光明的大道;从通道开始,党和红军开始拨开迷雾,初步奠定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基础,一步步走向通往成功的大道。

  “通道”“镡城”,两个神奇的名字,一个传奇的地方。通道之一域发展,因地得名、因险而胜。通道之历史荣光,因连接失败和成功、苦难和辉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记忆!在名为“通道”之地实现转兵和转向,看似是字义上的偶然巧合,但冥冥之中蕴含着决定历史发展和进步的深刻逻辑。

  二

  如今,决策通道转兵的恭城书院门前,布满青苔的青石阶上,似乎还依稀可见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和红军队伍的足迹。

  伫立在恭城书院门前,抬头凝望那斑驳陆离却神采隐现的门楣,我不禁浮想联翩。脑海中硝烟与和平交织呈现,历史与现实隔空对话。

  90年前,走过古老通道的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为何能在这险要之地成就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苍翠欲滴的密林深处,云雾缭绕的山岭背后,究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成功密码?在侗家老人的动情描述中,答案逐渐变得清晰。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饱受磨难但信念坚定的队伍。他们历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走上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虽与敌人血战湘江损失惨重,九死一生,但他们始终心怀理想、永葆信仰。正是凭借信念的力量,他们才在通道找到转危向生的正确方向!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几经曲折但求真求实的队伍。他们以巨大勇气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以非凡智慧逐步打破共产国际的迷思,否定“洋钦差”的瞎指挥。正是破左求实、审时度势,以命相搏推动马列主义活学活用,他们才在通道赢得生机,成功翻越战略转移的“千山万水”!

  ——90年前路过通道的,是一支艰苦卓绝但初心不改的队伍。他们不为当官、不为发财,只为全中国人民吃上饱饭和过上幸福生活。虽然内外交困、饥寒交迫,但他们处困境不扰民,用真情结同心,用生死铸就“鱼水情”。正是这种矢志为民、初心不改的高贵品质,他们才在通道获得天地之力,开始扭转乾坤。

  穿越时空,一个坚定的声音在我心灵深处回响:通道历史不只是通道这一县域本身,更是这里的山山水水所承载的转兵使命,开启通向光明大道重任的历史张力和精神滋养!

  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见证的是坚定信仰、不畏牺牲、求真求实、顾全大局、依靠群众的长征精神,折射的是共产党人大局战略思维、忍辱负重意志、大义凛然气概、一心为民情怀……

  这正是“通道转兵、兵转道通”的成功密码所在!

  三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长征出发9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已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这既是历史使命,更是时代重任。

  通道历史折射历史通道。站在通道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思考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愈发觉得,乘大势行稳、走正道致远,革命年代通向光明大道的地方,昭示我们再铸新辉煌仍需汲取历史智慧,把握好通向未来的正确道路。

  ——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正是从通道开始,党初步奠定确立坚强领导核心的基础,才力挽狂澜,终在长征途中实现凤凰涅槃。“上下同欲者胜,左右齐一者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融入血脉内化于心,团结一致埋头干、风雨无阻向前进。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根本的历史通道。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当年身处困境中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不忘谋求穷苦大众解放,与侗乡人民一起演绎一个个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增进人民福祉。这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无论是“担架上”的酝酿、会议上的确定,还是艰难现实中的成功转向,“通道转兵”始终都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的典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坚持“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体用贯通,让真理之树在中华大地上开出更多灿烂之花!这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当年毛泽东顺应大势、把握规律,主张避强击弱、避实就虚,才另辟“通道”,走向胜利。“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坚持破立并举,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就能中流击水,破千里浪,过万重山,蹄疾步稳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根本的历史通道。

  走出古韵悠长的恭城书院,举目远眺:群山如黛,林海苍茫。穿透峰峦云海,我仿佛看到,昔日通道风雨如晦,步履维艰;今天通道宁静祥和,万象更新;未来通道光明璀璨,鹏程万里!

  “继往开来,有裨吾道。”宁远九嶷山舜帝陵前有联曰:“放宽就大化古传今,择贤任能承先启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通道县域一地之变迁折射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艰辛。“通道转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深刻而生动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对历史大道的深刻把握,而坚定方向把握大道的每一次进步必定写就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诗篇!

  这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嘱托。

  作者:赵凯明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平均亩产592.6公斤!四川广汉市小麦获丰收

  • 河北衡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77.17%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