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4年度“中南好书”揭晓 《游学·1917》等22种图书上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2024年度“中南好书”揭晓 《游学·1917》等22种图书上榜

来源:红网2025-01-11 10:55

  红网时刻新闻1月9日讯(记者蔡娟)1月9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当天,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中南好书”榜单同步揭晓,22种年度好书、3种年度最美的书荣登榜单,在新年发端之际为读者送上了一份权威阅读指南。

  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指导下,中南传媒于2023年启动“中南好书”评选活动,旨在以好书评选与推广为抓手,引领精品内容生产,助力全民阅读。经过前期初评、复评,共有60部作品入围2024年度“中南好书”终评。经过全国顶尖专家共同评选,最终22种图书入选年度好书。

  此次揭晓的年度好书分为主题出版(4种)、人文社科(4种)、文学艺术(5种)、科普生活(3种)、少儿(3种)等5个类别,涵盖了2024年中南传媒出版板块的代表性成果,代表了湖南出版精品内容生产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榜单首次设立特别奖(3种),对湖南出版的重大文化工程进行激励和表彰。

  年度好书榜单不仅具有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更彰显出版湘军心系“国之大者”、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版力量的使命担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图书,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长篇巨制《亲爱的人们》,真实描绘出西部人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美好生活的历史盛景,铸就了乡村振兴的文学新样本。《王闿运全集》《何绍基日记》等套系大书,探寻湖湘文化渊源,对湖湘文化乃至中国传统学术意义重大;《食南之徒》《人间任天真》《俱是看花人》等文艺佳作,细腻捕捉人间烟火,让平凡的生活溢满欢喜。《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等文史社科图书,走进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触摸那些久远又充满创造力的时代。《绣虎少年》《田野诗班》等童书精品,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细微的美好,感受世间万物的温度,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2024年,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主业亮点纷呈、成绩斐然。1月至10月,中南传媒一般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二、地方出版集团第一。《毛泽东文谭》荣登“中国好书”年榜,《“海牛”号》《月光紧追不舍》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田野诗班》《游学·1917》《绣虎少年》《外婆家在江南》等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月榜。“中南好书”得到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等单位高度肯定,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附:2024年度“中南好书”(22种)

  特别奖(3种)

图片1.jpg

  《袁隆平全集》,柏连阳 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袁隆平全集》共12卷,600余万字,收录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2021年5月逝世前袁隆平院士出版或发表的学术著作、各类文章以及许多首次公开整理出版的教案、书信、科研日记等,全景式展现“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造诣和壮阔人生。

图片2.jpg

  《林散之全集》,王冬龄 黄啸 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收录“当代草圣”林散之书法作品1800余件,涵盖篆隶楷行草五体;绘画作品400余件,涵盖山水、人物、写生画稿;另收录诗文3000余首,信札、笔谈400余件,文献、书论120余万字,集林散之书、画、诗之大成。

图片3.jpg

  《王闿运全集》,朱汉民 主编,岳麓书社

  全面收录晚清名士、湘学泰斗王闿运现存著述。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率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继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后,岳麓书社又一湖湘名人的鸿篇巨制。

  主题出版类(4种)

图片4.jpg

  《游学·1917》,纪红建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以1917年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的一次“游学”为切口,探寻他们如何与名流、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地方官吏等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进而了解社会现状。作家纪红建以大量文献、采访和亲身行走为依据,让这段历史从隐约走向清晰,补充了党史的空白,还原了胸怀天下、敢于吃苦、身体力行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图片5.jpg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张占斌 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全书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出发,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视角,从“为什么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前中国经历了哪些现代化探索”等 13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剖析,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

图片6.jpg

  《“海牛”号》,张雪云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以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海牛”号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万步炎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讲述“海牛”号科研团队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技术超越背后的动人故事。作者辅以深海资源开发、中国探索深海的科普知识,全方位展现中国深海钻探的飞跃式发展,展现以万步炎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2.jpg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向玉乔 主编,岳麓书社

  围绕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进行文献选读和理论阐释,既有文本解析,也有现实观照。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历史、精神标识、现代形态以及中华民族文明观等论题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有助于读者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人文社科类(4种)

图片8.jpg

  《何绍基日记》,何绍基 著,毛健 尧育飞整理,岳麓书社

  将长期散落分藏在海内外的何绍基日记稿本、抄本汇合整理,记事跨度自道光十四年(1834)至同治十年(1871),既是研究何绍基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晚清政治、艺术、社会、文化、文学等方面内容的重要文献。

图片9.jpg

  《湖南出版五先生》,张子云 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通过对锺叔河、朱正、唐俊荣、唐浩明、蔡皋这五位湖南老出版人进行深度访谈,生动展现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工作生活,彰显他们作为出版人的理念、情怀以及对出版事业的独特贡献。

图片10.jpg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刘晓 [英]约翰·莫弗特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李约瑟是20世纪中英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人物,二战后期来华援助中国科教事业。本书以李约瑟研究所保存整理的日记、报告等史料为基础,穿插一幅幅照片,系统梳理李约瑟在华行程,从而再现了那段科教事业颠沛流离而又弦歌不辍的岁月,彰显出老一辈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历尽艰辛而矢志不移的精神风貌。

图片11.jpg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王炳文著,岳麓书社·浦睿文化

  本书是国内少有的聚焦杜甫前半生的史学作品,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盛世历史图景。

  文学艺术类(5种)

图片12.jpg

  《食南之徒》,马伯庸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贪吃的大汉使者唐蒙,来到了食材丰富的南越之国。然而,在美食背后,却涌动着南北对峙、族群隔阂、权位争斗、国策兴废……种种波谲云诡,竟比岭南食材的风味更加复杂。一部活色生香、悬疑紧张而不失幽默的历史小说。

图片13.jpg

  《亲爱的人们》,马金莲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通过讲述祖祖、舍娃等一家五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当下的人生故事,聚焦个人与时代、地域和全国、农村和城市等关系,将个人家庭命运史、村庄乡镇变迁史与国家发展变化史紧密结合,以深沉饱满的情感、坚实丰富的乡村经验,真实描绘出西部人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美好生活的历史盛景,铸就了乡村振兴的文学新样本。

图片14.jpg

  《人间任天真》,蔡皋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作者于寻常花木、烟火生活中参悟的箴言小短文,呈现人生日常的烟火与妙趣,渗入作者平和淡然、通透达观的人生哲学,配以百余幅精巧灵动的彩色花木插画,让读者感悟自然、花木与女性相通、又各不相同的优雅、从容、坚韧、豁达等种种美好珍贵的精神,在作者温暖亲切的文字与精美的全彩插画中安放焦躁的心灵。

图片15.jpg

  《重生之旅:白血病女孩的五年》,张夸夸著,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

  一个不幸身患白血病的“90 后”职场女孩的重生之旅。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低谷,当你感到痛苦、绝望的时候,也许可以从她的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困难的勇气。

图片16.jpg

  《俱是看花人》,李叶飞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

  “植物星球”创始人李叶飞新作,从家门口到南半球,10余年的寻花之旅,10余个国家,80余幅植物摄影,记录与植物相伴的美好生活,探秘植物如何作用于人类千百年的生活以及我们的内心世界。

  科普生活类(3种)

图片17.jpg

  《科学的诞生》,[意]卡洛·罗韦利著,张卫彤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博集天卷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诞生了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带我们回到科学诞生的原点,一起赞颂敢于质疑与反叛的科学精神。

图片18.jpg

  《生而为野》,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组委会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国家地理重磅出品。共收录219幅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前四届精选之作,以震撼人心的自然影像,展现地球多元的山川风貌以及瑰丽的万物生灵,也重新发现和认知那些不可思议的生命的力量。

图片19.jpg

  《读懂岩石》,[英]扬·扎拉斯维奇 著 董汉文 严立龙 李广旭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岩石是时间机器,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可以看作一次地质实地考察,作者带我们穿越地球上令人难以置信的岩层,教我们破译身边的岩石——从后院的石头到山脉,并逐层追溯地球的历史。

  少儿类(3种)

图片20.jpg

  《田野诗班》,李柏霖 编 田野诗班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孩子们创作的书。书中收录了乡村儿童诗歌社团“田野诗班”孩子们创作的83首诗歌,涵盖自然、生活、想象等多个主题。这些诗歌或朴实真挚、惹人落泪,蕴藏着孩子对家人的思念;或天马行空、调皮可爱,展现了孩子眼中充满童趣的世界。书中83幅儿童手绘插图同样精彩。

图片21.jpg

  《绣虎少年》,汤素兰 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重磅新作,也是中国首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为题材的长篇儿童成长小说,将残疾少年的自立、湘绣文化传承和抗日历史背景等巧妙串联融合,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了宏大的家国情怀。

图片22.jpg

  “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丛书(第一辑),格致论道 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顶尖科学机构的50余位大科学家亲身科普,主题不仅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还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材料学等前沿科学,旨在让中国青少年听到中国科学家的科普启蒙,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年度最美的书(3种)

图片23.jpg

  《立花》,孟小尚 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

  设计简约,用纸典雅,每一处细节皆可见设计者的用心。成书既还原了日式装帧的古朴质感,又与川濑敏郎自然深邃的花道风格相得益彰。

图片24.jpg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肖睿子设计,湖南教育出版社

  克制地使用色彩,略带粗糙感手感的米色纸张在忠实还原影像的同时,营造出温暖怀旧的阅读氛围。书籍装帧结构、封面则模拟李约瑟的笔记本进行设计,让人彷佛真实地触摸到了那段历史。

图片25.jpg

  《因为爱你》,柯亦兵 陈徵 罗志义 设计,岳麓书社

  无论是端庄的方形开本,还是接近古籍的毛边效果,抑或是书法、篆刻、朱丝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灵活运用,读者每翻阅一页,都好像在与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神交、对话。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