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见缝插针”,烟田里种出了优质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见缝插针”,烟田里种出了优质稻

来源:华声在线2024-08-12 18:46

  华声在线讯(通讯员:梁鹏程、罗柔)7月31日,邵阳县金称市镇石马村的烤烟房内,金灿灿的烟叶有序悬挂在架子上,等待着出炉。烟叶全部采收,晚稻已经下田,烟农陈金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脸上挂满了笑容。

  她手脚麻利地将一竿竿烤好的烟叶放在分级台上,随后按照下烤初分的要求进行去青去杂,并将分好部位后烟叶小心放入筐内进行打捆,“烟站的工作人员说,马上就要开秤收烟了,今年烤出来的烟叶色泽好、品相佳,希望都能卖上好价钱!”

  “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老房子里。2008年,我开始种烤烟,算是村里较早的烟农之一。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开始的八九亩发展到了八九十亩,每年的收入都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陈金叶说,看到种植烤烟有甜头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烤烟的行列,石马村如今大变样,不少村民盖了新房子、买了小轿车,大家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烟稻轮作,一田双收

  金称市镇是邵阳市重点产烟乡镇,烟田成了村民的“致富田”。如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该镇积极实践,走出了烟粮融合的“新路子”。

  “烟稻轮作,一田双收,如今这农村的土地可成了‘聚宝盆’,收获完‘金叶子’,接着种一茬水稻,土地便能‘二次生金’,弃耕情况大为减少。”石马村党支部书记陈艳波对烟稻轮作的模式赞叹不已。1983年出生的他曾经是个生意人,如今扎根乡野沃土,成了种粮大户、种烟大户。

  陈艳波算了一笔经济账,烟稻轮作的收益是双季稻的2.5倍。“正常情况下,一亩双季稻的成本是1900元左右,产值在2500元上下;烟稻轮作的成本是4200元左右,产值则可以达到6500元以上。

  除此之外,烟稻轮作可以节省晚稻种植过程中一半的肥料使用,同时减少烤烟病虫害的发生,解决了土壤的保育问题,实现烤烟效益与粮食产量、质量的双向提升,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收益来讲,烟稻轮作远高于种植双季稻,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不能光追求经济效益,丢了自己的‘饭碗’。即使是种植了烤烟的田地,政府和烟草部门也倡导我们采收完烟叶后,及时插播晚稻。”陈艳波流转的110亩土地,全部采取烟稻轮作耕作模式,切实提高了土地的复耕率和综合效益。

  通过发展烤烟种植及其他农业项目,石马村成功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村经济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目前,石马村共有烟农9户,今年新增的3户都是和陈艳波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也陆续加入到村干部的行列中,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引领群众走上绿色致富路。

  以烟促稻,以烟稳粮

  “以烟促稻、以烟稳粮,粮烟协同发展”的产业融合思路,是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延续,也是新时代农人的智慧。

  位于石马村的金马烟叶示范区,是全省实行最早、规模较大的土地整理区。然而,在2009年之前,这片示范区还是荒山、荒土和散碎的小丘块。2009年,当地烟草公司在此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将这边的“小丘改大丘、荒田改烟田”,不仅在连片规模上实现了大的跨越,更重要的是让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变成了现实,推动了翻耕起垄机、打穴施肥机、水肥一体机、培土机、无人机等农机使用,极大减轻了烟农的人工成本负担。

  2022年,金马烟叶示范区变身金马烟粮产业综合体,在烟叶生产、烟稻融合服务方面实现了土地管理、农业服务、设施利用三个突破。由村委会牵头,建立了土地集中流转平台,推行“整村流转、统一发包、按股分红”的流转模式,同时实行土地数字化管理,每一丘田都有一份电子档案,位置、面积、所有人等信息一目了然,土地流转、承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建立了烟稻轮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到了“统一标准、统一作业、统一价格、统一服务”,为烟农提供“菜单式”服务选项。巧用设施的闲置期,形成“烟田耕整地+大农业生产”“烟苗+秧苗+蔬菜瓜果”的综合利用模式,在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展作了进一步探索。

  2023年,金马烟粮产业综合体烟后稻种植850亩(约合56.67公顷),产量400余吨,较双季稻产区晚稻亩均产量增加25公斤以上,烟稻轮作亩均综合收入超万元,真正实现了烟粮双收、互利共赢。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