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南邵东:全力筹备首届“药博会” 擦亮“南国药都”金招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湖南邵东:全力筹备首届“药博会” 擦亮“南国药都”金招牌

来源:中国城市网2023-11-01 19:37

  张平华

  11月1日,走进邵东市廉桥中药材市场,药香扑鼻,各种药材琳琅满目,市场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询价验货,一派繁忙的景象。

  “随着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临近,廉桥中药材市场的人气是越来越高,我们都在翘首期盼,希望在药博会上签更多的订单。”廉桥中药材市场经营户周桂花向记者说。

  据悉,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在邵东市廉桥镇举办,博览会以“振兴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旨在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产业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廉桥因“药”而建,因“药”而兴,被世人称为“南国药都”。相传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疗伤的刀伤药产于廉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在廉桥结庐采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采集标本在廉桥停居半月。 “医不到廉桥不灵,药不过廉桥不香” 。据历史记载,廉桥镇古称楮塘铺,经营中药材历史悠久。三国时,楮塘铺开始有了“药摊”,各地药材掮客、商贩路过楮塘铺,多在这里盘桓数日,收购地方草药,同时进行药材交易,南北药材因此在这里交汇。唐代对外开放,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增多,交易量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药材商品集中出售的“药墟”。“药墟”的形成,使药材交易有了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南宋以来,中原人为躲避异族入侵,纷纷南渡,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各地药材掮客的交往日益频繁。药材大量涌入,楮塘铺的“药墟”已远远不能满足药商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类似客栈的药栈。民国17年(1928年),潭宝公路在廉桥建成了第一家汽车站,来此建房开药店的进一步增加,数年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松龄堂、三益庄、楚天春祥等200余家药行的药材市场,形成名副其实的“南国药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沉寂20多年的廉桥药市重焕生机,一间间药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996年被国家正式确认为全国17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时,廉桥药材店铺已达600多家,遍布廉湘街、廉邵街、兴廉大道等大街小巷。

  随着时代的发展,廉桥中药材市场逐渐演变成为了320国道上的一个“马路市场”,公路上、屋檐下到处都是翻晒药材的小商小贩,有的更是直接在道路上装卸药材,导致320国道异常拥堵,也极大限制了廉桥中药材市场的发展。

  为推动廉桥药业做大做强做优,2004年开始,邵东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廉桥中药材市场改造升级,征地500多亩,投入资金近5亿元修建新的廉桥中药材市场,并于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传统药市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历史,实现了药市升级换代,廉桥镇的医药产业开始发生“蝶变”。

  当地药商唐树群,他见证了廉桥中药材市场近30年来从小到大、从低端步入高端的全过程。他说:“廉桥中药材市场以前是320国道马路市场,药铺都开在国道马路两边,有时候药材到了下货很不方便,晒药、选药也不方便。2006年新市场建成后,商户们陆续搬迁进来,现在地方宽敞,晒药、选药、卸货什么都很方便了。”

  通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廉桥中药材市场已占地近700亩,成为了一个产、销结合的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玉竹、玄参、射干的产销量占全国80%的份额;杜仲、厚朴占全国70%的份额,白术、百合占全国50%的份额;丹皮、玉竹、桔梗、玄参等道地药材味正气浓,产、质均居全国之首,在全国17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综合排名第4。目前市场共有经营户1200多户,门店1488间,经营中药材2000余种,从业人员达11000人,日吞吐药材400多吨,年交易总额85亿元。

  “廉桥药材市场现在发展的是越来越好了,加之首届湖南廉桥药博会即将举办,我们药材经营户们个个都是非常激动,全部在为药博会助力,希望通过药博会让廉桥药材市场更加繁荣。”廉桥药材经营户赵俊烨说。

  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11月10日在廉桥镇举办,届时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药材客商都将云集于此,廉桥中药材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廉桥镇党委书记申战云表示:“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就是将我们‘南国药都’的品牌优势转化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将廉桥打造成湘中地区中医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核心,为廉桥药材市场插上腾飞的翅膀。”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