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千古常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千古常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4-03 09:34

  中新社长沙4月2日电 题:湖南岳麓书院:千年学府 千古常新

  作者 刘曼

  “岳麓书院既是人才辈出的千年学府,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地标。”为了顺利通过岳麓书院兼职双语讲解员考核,来自台湾的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子郑雅羚最近一有空就会走进书院,免费帮游客导览,以增强自己的胆量,并摸索如何与游客互动。

  怀着对岳麓书院的向往,3年前,台湾嘉义的郑雅羚如愿收到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入学后,她平均每两周就会去一次岳麓书院。

  “远离城市喧嚣,漫步在典雅幽静的庭院间,犹如走进了历史文化的纵深处,能抚平内心焦躁。”郑雅羚见过书院的春夏秋冬,清晨和日暮,“她的美是领略不尽的,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岳麓书院大门有一副集句联,上联是“惟楚有材”,源自《左传》;下联是“于斯为盛”,出自《论语》。图为3月30日,岳麓书院人来人往。(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坐落在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掩映之中,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宋朝曾流传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反映岳麓书院学子盛况;南宋时,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基地,全国理学重镇;明末,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向高峰的王夫之曾在此求学;清中期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也都从岳麓书院走出。

  190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该学堂停办,后有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相继在此办学;1926年,湖南大学在此创办。

  如今,岳麓书院已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是中国唯一延续了传统书院之名的大学二级学院,现有哲学和历史学两个一级学科,本、硕、博学生400多人。

  穿行于书院之中,院内书声依旧,同学少年三三两两不时从身边经过。精致的廊台亭榭,在桑槐松竹的映衬下,更显端庄风雅,游人如织。

  “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布景都很特别,一踏入就被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安徽游客何文婷周末特意带着父母和孩子来“打卡”。

  书院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分为讲学、藏书、祭祀三大部分,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建筑群至今被完整保存。

  书院大门有一副集句联,上联是“惟楚有材”,源自《左传》;下联是“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意为楚地人才众多,而这里(书院)尤为兴盛。

  沿石阶拾级而上,穿过大门、二门,便是岳麓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这里是讲学的主要场所,也是书院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三面围墙,一面敞开,不设门,传递对外“开门办学”理念。

  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现在,上面仍摆放着两把鸡翅木交椅,为纪念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师同堂会讲而设。

  据史料记载,800多年前,朱熹长途跋涉,从福建来到长沙,与时任岳麓书院主教张拭讲学辩论。开讲时,座无虚席、盛况空前,这次长达两个多月的“朱张会讲”,开创了不同学派在岳麓书院自由讲学之风,名动天下,成为交流对话、求同存异的典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说,会讲让不同的学派同台辩论,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种新颖的讲学方式给书院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讲堂外悬有“实事求是”匾。“实事求是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称赞献王刘德注重事实和实证的治学风格。”岳麓书院讲解员李中原介绍,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时,时任校长宾步程亲撰此匾,并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岳麓书院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物。“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等湖湘文化精髓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英国湖南同乡会主席、英国湖南专家学者协会主席吴莉莉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1990年起赴英留学、工作。大学时能在岳麓书院的长廊下读书习文,是她脑海里最美好的记忆。

  “后来我当选英国湖南同乡会会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国湘籍同学会,会训是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经世致用。这是岳麓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吴莉莉说。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仍承担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的任务。针对现代教育痛点,书院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即每位学生都配有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班导师和学术兴趣导师,把传统书院教育的优秀理念与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陪伴学生成长。

  已坚持了10多年的岳麓书院讲坛名家汇聚。现在,这个影响巨大的“会讲”“名场面”,已通过网络直播实现全球共享。“我们经常在这里上‘移动’思政课,学生有时也可以担任主讲。”郑雅羚说,沁润在开放、自由、包容的大学环境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完)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