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甜蜜”增收的探索——渌口区发展玉米产业观察·上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一场“甜蜜”增收的探索——渌口区发展玉米产业观察·上篇

来源:株洲日报2022-07-25 20:15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张勇 刘晓欢 刘铁华

7月8日下午3时,渌口区渌口镇渌口村,沿着村部旁的主路向前行驶,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垄垄青绿的玉米株成排而立。风吹过,玉米穗和玉米叶摇曳起舞,几位村民在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下穿梭,将成熟的果穗摘下、装袋。

“你试试,很甜的,可以直接生吃。”渌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建平随手掰下一根递给记者,剥去玉米“外衣”,饱满的淡黄色颗粒露了出来,一口咬上去,薄薄的表皮随即爆开,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和鼻腔蔓延。“13号开始大面积采摘,我相信,这些玉米会受市场欢迎。”唐建平充满期待的说。

进入盛夏,渌口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该镇结合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种植结构调整、治理抛荒等工作,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在松西子、花园、均坝等村试种鲜食玉米近千亩,让乡村“甜蜜”增收。

支部领着干,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初,渌口区举行的一堂乡村振兴专题讲座,让渌口镇党委、政府倍感振奋,作为一家知名企业,重庆市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科技)有意来投资玉米种植项目。不久,渌口镇邀请博恩科技来现场考察,但考察结果给渌口镇浇了一盆冷水:博恩科技主要采取全机械化种植,而渌口镇地处丘陵地带,田地大面积连片的少,且雨水多,机械操作成本高,博恩科技打算撤项。

“项目必须搞成,这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治理抛荒的需要,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需要。”渌口镇党委书记何兴旺说。

自己种!渌口镇召集村党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征求意见建议,商讨可行性。

“项目没搞成的话,你们负责吗?”“我们没种过玉米,技术怎么解决?”“种出来了,销得出去吗?”……一连串质疑与担忧的声音传来。

为让村民吃下“定心丸”,渌口镇与博恩科技达成协议,由博恩科技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统一实施田间管理,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和农业)负责保底收购,渌口镇免费提供广良甜27号甜玉米和彩甜糯6号糯玉米种子。

村里只管种,不用愁销路,这给最先列入试种范围的杨梅、均坝、花园、松西子4个村打了“强心针”。4月初,第一茬春玉米开始播种。

渌口村是主动发出种植申请的3个村之一。“看到镇里花这么大心血支持,我们与其观望,不如主动出击。”唐建平介绍,过去该村关口组有80亩地是征收储备地,但征收项目一直未启动,地荒废了,无效益,该村村集体合作社将闲置的80亩地流转过来,并吸纳村里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务工。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粗略估算,每亩玉米地可以增收2000多元,光靠种玉米一样,村集体就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唐建平笑着说,加上村上门面租金收入一年有1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有望翻番。

专家坐镇指导,种出优质鲜食玉米

“昨天我们往祥和农业送了约1吨玉米,很快收到了货款,心里很踏实。”下午4时,均坝村党总支书记张伏强在查看完村民采摘的玉米后,准备赶往另外一个村,参与渌口玉米代言人的宣传片拍摄,尝到甜头的他,对有利于玉米产业发展的各种事项都积极参与。

而一开始,张伏强对靠种玉米增收持怀疑态度,“毕竟2019年就种过,失败了。”张伏强坦言,那时,主要是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

玉米种植专家巫泽华的到来打消了他的疑虑。“从下种到收获,巫老师天天在地里转,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会在微信群里告诉我们,施肥、除草、捉虫,每个村的时间表都不一样,一村一策。”张伏强介绍,镇里请来玉米种植专家驻村指导,镇农技站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取起垄栽培,大大降低了渍害的发生,玉米地更加通风透气,玉米根系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地膜覆盖技术也有利于春玉米保温。

“我们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在虫害多发季,还人工捉虫,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种植大户彭双棉今年流转了花园、杨梅、均坝等村的500多亩地种植玉米,她介绍,该镇每10天会举行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各村互相学习种植经验,避免“踩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支村两委、党员、村民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了。”何兴旺向记者强调这一令他骄傲的发现,“村民在傍晚散步时,都要去玉米地瞧瞧,像关心孩子的成长一样关注玉米的长势。”

“大家实实在在受益了,翻耕、播种、采摘,工人的工钱是100元一天,一个人一个月至少可以赚2000元。”漂沙井村村民旷春桥说。

目前,该镇各村的玉米陆续开展大面积采摘,根据检测,该镇种出的玉米甜度达到16.5,各项检测安全合格。渌口区以渌口镇玉米种植为契机,全力打造“渌口玉米”品牌,即将到来的8月,将开始在渌口镇其他村扩种秋玉米,并采取套种、间种作物的形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附加值,拉长产业链。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 大道通进夏牧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