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甜蜜”增收的探索——渌口区发展玉米产业观察·上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一场“甜蜜”增收的探索——渌口区发展玉米产业观察·上篇

来源:株洲日报2022-07-25 20:15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张勇 刘晓欢 刘铁华

7月8日下午3时,渌口区渌口镇渌口村,沿着村部旁的主路向前行驶,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垄垄青绿的玉米株成排而立。风吹过,玉米穗和玉米叶摇曳起舞,几位村民在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下穿梭,将成熟的果穗摘下、装袋。

“你试试,很甜的,可以直接生吃。”渌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建平随手掰下一根递给记者,剥去玉米“外衣”,饱满的淡黄色颗粒露了出来,一口咬上去,薄薄的表皮随即爆开,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和鼻腔蔓延。“13号开始大面积采摘,我相信,这些玉米会受市场欢迎。”唐建平充满期待的说。

进入盛夏,渌口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该镇结合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种植结构调整、治理抛荒等工作,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在松西子、花园、均坝等村试种鲜食玉米近千亩,让乡村“甜蜜”增收。

支部领着干,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初,渌口区举行的一堂乡村振兴专题讲座,让渌口镇党委、政府倍感振奋,作为一家知名企业,重庆市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科技)有意来投资玉米种植项目。不久,渌口镇邀请博恩科技来现场考察,但考察结果给渌口镇浇了一盆冷水:博恩科技主要采取全机械化种植,而渌口镇地处丘陵地带,田地大面积连片的少,且雨水多,机械操作成本高,博恩科技打算撤项。

“项目必须搞成,这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治理抛荒的需要,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需要。”渌口镇党委书记何兴旺说。

自己种!渌口镇召集村党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征求意见建议,商讨可行性。

“项目没搞成的话,你们负责吗?”“我们没种过玉米,技术怎么解决?”“种出来了,销得出去吗?”……一连串质疑与担忧的声音传来。

为让村民吃下“定心丸”,渌口镇与博恩科技达成协议,由博恩科技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统一实施田间管理,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和农业)负责保底收购,渌口镇免费提供广良甜27号甜玉米和彩甜糯6号糯玉米种子。

村里只管种,不用愁销路,这给最先列入试种范围的杨梅、均坝、花园、松西子4个村打了“强心针”。4月初,第一茬春玉米开始播种。

渌口村是主动发出种植申请的3个村之一。“看到镇里花这么大心血支持,我们与其观望,不如主动出击。”唐建平介绍,过去该村关口组有80亩地是征收储备地,但征收项目一直未启动,地荒废了,无效益,该村村集体合作社将闲置的80亩地流转过来,并吸纳村里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务工。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粗略估算,每亩玉米地可以增收2000多元,光靠种玉米一样,村集体就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唐建平笑着说,加上村上门面租金收入一年有1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有望翻番。

专家坐镇指导,种出优质鲜食玉米

“昨天我们往祥和农业送了约1吨玉米,很快收到了货款,心里很踏实。”下午4时,均坝村党总支书记张伏强在查看完村民采摘的玉米后,准备赶往另外一个村,参与渌口玉米代言人的宣传片拍摄,尝到甜头的他,对有利于玉米产业发展的各种事项都积极参与。

而一开始,张伏强对靠种玉米增收持怀疑态度,“毕竟2019年就种过,失败了。”张伏强坦言,那时,主要是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

玉米种植专家巫泽华的到来打消了他的疑虑。“从下种到收获,巫老师天天在地里转,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会在微信群里告诉我们,施肥、除草、捉虫,每个村的时间表都不一样,一村一策。”张伏强介绍,镇里请来玉米种植专家驻村指导,镇农技站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取起垄栽培,大大降低了渍害的发生,玉米地更加通风透气,玉米根系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地膜覆盖技术也有利于春玉米保温。

“我们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在虫害多发季,还人工捉虫,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种植大户彭双棉今年流转了花园、杨梅、均坝等村的500多亩地种植玉米,她介绍,该镇每10天会举行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各村互相学习种植经验,避免“踩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支村两委、党员、村民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了。”何兴旺向记者强调这一令他骄傲的发现,“村民在傍晚散步时,都要去玉米地瞧瞧,像关心孩子的成长一样关注玉米的长势。”

“大家实实在在受益了,翻耕、播种、采摘,工人的工钱是100元一天,一个人一个月至少可以赚2000元。”漂沙井村村民旷春桥说。

目前,该镇各村的玉米陆续开展大面积采摘,根据检测,该镇种出的玉米甜度达到16.5,各项检测安全合格。渌口区以渌口镇玉米种植为契机,全力打造“渌口玉米”品牌,即将到来的8月,将开始在渌口镇其他村扩种秋玉米,并采取套种、间种作物的形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附加值,拉长产业链。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