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心“黑白双煞”!野蘑菇又放倒一家三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 正文

小心“黑白双煞”!野蘑菇又放倒一家三口

来源:华声在线2022-06-16 14:27

  小心“黑白双煞”!野蘑菇又放倒一家三口

  我省在全国首创推出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

  2022年湖南省毒蘑菇

  中毒风险分级

  “黑煞”:灰花纹鹅膏

  “白煞”:裂皮鹅膏

  呕吐红菇

  假褐云斑鹅膏

  夏季来临,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也到了。6月5日,湖南株洲就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一家三口食用野外采摘的蘑菇后,出现呕吐等症状,幸好治疗及时,目前均已康复出院。

  预防毒蘑菇中毒,“湖南模式”近日在全国推介。2022年湖南省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显示,我省高中低风险县市区分别有6、27、77个。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梁进军 视频 刘文

  案例

  采食野蘑菇,一家三口齐进医院

  6月5日,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街道金龙社区发生一起中毒事件:一家三口在食用了自己采摘的野生“白蘑菇”后,出现身体不适,进了医院急诊室。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辖区的这对中年夫妇,几个月前刚从长沙返回株洲,为了照顾年过八旬的老人。

  5日上午,夫妇两人在野外发现了一种白色的蘑菇,采摘了一些回家,大约一斤左右,当天中午就被烹饪端上了餐桌,夫妻俩和家中老人都食用了。不料下午3点左右,一家三口全部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发现不对劲,夫妻俩马上带着老人赶到位于湘潭的易俗河镇就医。在当地医院急诊室,医生对三人采取了催吐、导泻等急救措施。经初步诊断,三人与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有关。

  万幸的是,这一家三口中毒不算太深,且医治及时,经过住院治疗先后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已回到金龙社区。

  数据

  今年前5月全省发生10起中毒事件

  据省民调中心调查和省疾控中心统计,2021年湖南农村居民野生蘑菇防控知识知晓率已达到79.31%,全省发生的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病人数、死亡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65.22%、64.18%、27.27%,达到近5年最低。

  2022年前5个月,全省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0起,同比下降56.52%;发病34人,同比下降46.88%;没有发生死亡病例,三项主要数据继续保持下降的良好势头。

  尽管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逐年减少,仍有不少人不顾提醒,冒险尝鲜。

  提醒

  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死亡率高

  省疾控专家提醒,很多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十分相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甚至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鉴别,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市民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想辨别更加困难。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辨识

  我省70%的蘑菇中毒

  由“黑白双煞”引起

  据湖南疾控专家介绍,我省毒蘑菇有100多种,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死亡病例中,有至少70%以上由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剧毒鹅膏引起。此外,假褐云斑鹅膏等有毒蘑菇,也曾引发中毒事件。

  预防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1、不采摘:孩子家长们到郊外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摘野外蘑菇,即使其看起来与平常食用的蘑菇外形相似。

  2、不购买:请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3、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处置

  这些处理措施应对误食中毒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生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3、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