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 正文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来源:湖南消防2022-06-16 14:25

  试想一下

  如果你独自一人在深山迷路

  身上没有携带任何食物用水

  无法与外界保持顺畅联络

  你能坚持多久?

  5月30日 ,张家界永定区

  一名79岁老人进山后迷路

  滴水未进粒米未沾

  身体还受了伤

  足足撑了近50个小时

  直到救援人员将他救出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救援人员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5月31日早上,张家界永定区一名女子向警方求救:自己的父亲前一天下午进山,被困在山上,说不清自己所在位置,身体受伤无法动弹,请求警方支援。

  接到报警后,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西溪坪街道办事处、西溪坪派出所以及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共计50多人,展开了线索查找和搜救工作。

  老人所在的位置是在张家溪,属于天门山的连带山脉,尚未被开发,海拔365米。夏季到来,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树,蛇虫鼠蚁活跃其间,鲜有人迹。这场历时近50个小时的救援,不仅是对救援人员,对老人自己来说也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唯一的线索是一台挖掘机

  作为三拨救援力量之一,张家界永定区消防救援大队出动20人,携带个人防护装备、绳索、担架、喊话器等救援装备,根据警方的定位,从老人进山口往内搜索。考虑到不熟悉山里的地形,救援人员还请了当地一位村民做向导,随同救援人员一同前往。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第一个问题很快出现——老人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位信息。老人家进山时,身上只带了一部老人机,无法向救援人员发送定位,也无法说清自己所在位置,老人唯一能提供的信息,是经过一条路口时,曾见过一辆停在路旁的挖掘机。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顺着挖掘机这条线索,救援人员确定了前进路线。一路上,救援人员一边和老人联系,一边用无人机喊话,但一直都不见老人身影。翻越了两座山谷后,晚上7点,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大峡谷,峡谷尽头就是断崖。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消防救援人员一路向前,涉水寻人。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水沟里有不少山蚂蝗,不少救援人员因此“中招”,山蚂蝗吸附在腿上,鲜血流个不停。此外,随着夜色来临,蚊子也渐渐多了起来,救援人员的脸上、腿上都被叮了大包。凌晨一点,跨过了大水沟,依旧不见老人的踪迹,救援人员只能折路返回。此时,老人的手机已经没有了电,和救援人员彻底失去了联系。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救援人员的腿被山蚂蝗咬伤)

  两次下悬崖搜救无果

  凌晨一点半,消防救援人员的第二波人力出动,这次的人员编组是10个人。根据定位,这一次的路线更为复杂——救援人员需要利用绳索技术下降到悬崖下方的定位点附近,而悬崖的位置,就在天门洞附近,垂直高度差达90米。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这对救援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由于悬崖不时有碎石掉落,通过观察悬崖周边环境,救援组从安全角度出发,决定派两名救援人员下到定位点。由于悬崖呈现阶梯状,救援人员只能一边下降,一边平行前进搜索。直到凌晨3点,依旧没有半点老人的踪迹,救援人员最终只能返回到悬崖之上,稍作调整。

  老人被发现时近50小时没吃没喝

  6月1日早上8点多,根据救援力量部署安排,所有救援人员扩大了搜救范围。消防救援人员决定从天门洞另外一侧的位置,再次下到悬崖进行搜救。与此同时,由武警、公安、蓝天救援队、村民等组成的其他救援力量也同步展开搜救。上午10点20分,好消息从另一队传来——老人找到了,就在进山的一个岔路口。

湖南一人被困深山,没吃没喝硬撑近50小时

  老人被发现时,膝盖磕在石头上,磕掉了一块肉,躺在地上无法动弹,自入山以来一直没吃没喝,又饥又渴。几名救援人员合力为老人做好消毒、包扎工作,协力将老人抬下了山。

  据老人的女儿介绍,老人进山是为钓鱼踩点,进山时身上只带了一部老人机,平时身体硬朗,有过山上生活的经验,她猜测,这可能是老人能坚持几天不吃不喝的原因。

  在这里

  蓝叔不得不提醒大家

  独自贸然上山有风险

  上山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进山时最好结伴而行,随身携带口哨、手电等应急装备和应急食品,以及必要的急救药品,携带通讯工具,并保持电量充足,确保能够随时和外界进行联络。如果发生受伤、迷路、走散等突发情况,需要救助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综合:湖南消防 张家界消防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 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