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湖南省疾控中心向全省市民朋友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 正文

湖南省疾控中心向全省市民朋友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

来源:潇湘晨报2022-04-01 14:38

  来源 | 湖南疾控

  广大市民朋友们: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正处紧要关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是防疫的一份子。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市民朋友要主动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为保障全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倡议:

  1

  关注疫情,及时报告

  近期请密切关注疫情发生地区公布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流调轨迹信息和中高风险地区信息。近28天有境外旅居史或近14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市、区)、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入(返)湘人员,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人员,健康码为“红码”“黄码”,行程卡显示前14天内到达或途径的城市名称标有“*”星号的人员,高风险职业人员等重点返乡人员,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或所住宾馆酒店民宿报告,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所有入(返)湘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湘,并在抵湘后第一时间进行报备,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2

  履行责任,健康出行

  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所在单位报备;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3

  做好防护,配合查验

  要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特别是出入工作单位、居住小区、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医院就诊、陪护,接受健康检查时要全程规范佩戴,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分餐制、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如近期收到湖南疾控短信提示,请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并按要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4

  减少聚集,降低风险

  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有关本土病例所在县(市、区)。坚持“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倡导绿色祭扫,严格执行各类聚集性活动相关防控措施,避免去人群密集或密闭空间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5

  加强监测,规范就诊

  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不自行服药,及时佩戴医用口罩,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接触史等情况,就诊过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

  序贯接种,构筑屏障

  接种疫苗依然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手段,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群众,自觉主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种。18岁以上已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居民群众,尽快主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保护自己和家人,共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疫情防控,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行动者!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希望广大居民朋友积极响应倡议,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有些防控措施可能给大家带来诸多不便,却必不可少,请予理解和配合。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履行好疫情防控义务,构筑起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共同迎接春暖花开。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3月26日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