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此心安处是家乡 湖南安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曾震宇]

此心安处是家乡 湖南安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2022-03-31 19:17

24小时热图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

  对于黄双全来说,今年的60岁生日,过得确实不一般。

  “年纪大了念旧,就想请一些亲戚朋友,吃上一顿饭,在自家院子里聊聊天。”黄双全,湖南省安化县龙塘镇茶乡花海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从6公里外的柏溪村搬出后,一家一院、满院宾朋的生活也成为回不去的过往。

  6公里的距离,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生日当天,社区文艺队的“新伙伴”们上了门:在楼下舞动龙狮、在屋里唱响祝福。“虽是在新家过生日,但也是故乡的温暖。”

  茶乡花海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规模位居湖南省第二。2019年7月,来自安化全县13个乡镇的517户贫困户2133人成为这里的新居民。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让居民不仅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当十里不同的乡风吹到一处,安化自搬迁之日起,便开始了积极探索,让居民们在新家感受到故乡的温暖。

  茶乡花海社区创业街。人民网 李芳森摄

  一份工作稳民生

  人在花中游,随处是茶香。

  距离茶乡花海社区不到2公里,便是安化县最高标准的现代生态观光茶园建设基地——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此时正是最佳游玩时间:明前茶进入采摘时节、各色鲜花也竞相绽放。

  景区建设在先,安置区入住随后。通过景区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结合布局,统筹解决贫困户后续就业增收问题。7年过去,茶乡花海的建设已初具规模,直接带动周边人群就业300多人,每天能提供出来200多个流动岗位给农民来打理茶园、花卉,包括施肥、种植、修剪等。

  如果嫌2公里距离太远,家门口的工作岗位则更具吸引力。2020年10月开赛的湖南锦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在茶乡花海社区的创业街上。

  丈夫掌勺、妻子清洁,李益穴夫妻便在公司双双找到了工作。这对从小淹镇山村里搬出的夫妻,一个月能挣7000元,家人的一日三餐,也是从公司打包带回,生活几乎“零成本”。

  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来源于安化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招商引资的结果。借助当地山地地形,只经过1个月的洽谈,便把这家赛车企业引进了茶乡花海社区。

  “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举办了13场赛事。”湖南锦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和武介绍,公司就近招人,赛事期间用工人数达到近百人。“凭借赛事吸引的游客,我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农产品展销馆,安化数百种农产品都在这里销售,去年销售额达到了1500万左右。”

  “稳就业就是稳人心。只有工作稳定,才能让大家搬得进,更住得稳。”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介绍,茶乡花海社区已有多家企业进驻,其中红木家具加工厂、锦驰赛车、真诚科技电子厂等企业解决居民就业200余人,实现群众增收。

  居民赠送的锦旗。人民网 李芳森摄

  一杯黑茶解民忧

  三月春光,生机盎然。

  “真是春雨贵如油啊,菜都是一茬一茬地长,一晚上就能长起来。”茶乡花海社区,70岁的刘友香在自家菜园里摘了两大把时令蔬菜。“白菜、胡萝卜、菜苔,足够吃了。”

  2019年7月,刘友香自18公里外的龙塘镇淘金村搬迁而来,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大家子在新家生活得其乐融融。“新家虽好,但老家也有老家的滋味。”

  虽步入知天命之年,刘友香还是想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在这里生活什么都要花钱,我和老伴又没有工作能力。就想着有块菜地侍弄下,至少以后买菜不用花钱了。”说到这里,这位淳朴的老人低下了头,声音越来越小。

  事情的转机,比当年盛夏的大雨来得更快。一场夏夜里的茶话会,如同阵阵晚风,吹入刘友香的生活。

  “首先要抓住人心,凝聚共识,聚拢人心。”如何把这来自13个乡镇的2133名农户拧成一股绳,茶乡花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成旺有着自己的考量。“安化是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县,社情民意复杂,十里不同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喝黑茶。”

  安化,先有茶后有县,黑茶便是安化人共同的情感连接。于是,黄成旺便号召茶乡花海社区的5个小区,分别举行茶话会:喝黑茶、解难题。

  菜地问题,也在这个夜晚出现解决的曙光。整合社区里的闲置空地,根据土质好坏,按户均30—40平方米分配,一举解决了300多户的种菜需求。

  居住在一楼的刘友香,菜地就在自家窗外。面积虽不大,刘友香伺候得精细,家里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时令蔬菜。一份乡愁,也有了寄托。

  居民的难题得到解决,基层治理的效果也在日益提升。

  “为推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茶乡花海社区全力推进群众自治和依法治理,强化德治引领,通过德治引导群众形成好风气,以榜样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周贤表示,茶乡花海社区推行“网格化+微信群+道德档案”工作模式,成功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社区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茶乡花海社区。人民网 李芳森摄

  一项爱好聚民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当春日的暖阳按时升起,茶乡花海社区也准时热闹起来。

  室内,社区文艺队引吭高歌,放声歌唱;室外,龙狮共舞、锣鼓齐鸣。室内外活动虽各有不同,但都是“银发选手”。

  “文艺队就是号召大家各尽其能、各有所乐。”63岁的黄国岩,茶乡花海社区的原住居民,也是当地有名的热心肠。

  “在家的都是老人,我们要让老人在家不孤单。”本着这个想法,2021年5月15日,黄国岩牵头创办了茶香花海社区的老年协会。“搬迁的老乡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我们一定要搞好团结。”

  创建之初,协会只有12名成员,搬迁户只有5人。囿于人数不足,能开展的活动也是寥寥无几。

  “活动丰富一些,涉及的人群广一些。”这也没难倒黄国岩,他从本地花鼓戏入手,“吸粉”了不少居民。

  “交流多一些,沟通再深入一些。”黄国岩在组织老年协会的活动时,请搬迁来的居民带上一些“客座”成员,倾听他们的需求。

  群众有所需,协会有所应。不到一年的时间,茶乡花海社区文艺队根据居民的爱好,融合广场舞队150人、腰鼓队10人、舞龙队18人、军鼓队12人。

  “文艺队根植乡土,立足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富有农村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用文艺的形式赞美家乡、歌唱生活。”茶乡花海社区居委会委员肖少锋介绍,文艺队自成立起,先后参加各种演出20余次。

  并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茶乡花海社区将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伍的居民按照特长爱好,分别成立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文明倡导志愿服务队、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人居环境志愿服务队、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队等共6支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队伍。2021年茶乡花海社区开展志愿活动36次。

  “我们要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安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思婷表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均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让文明的新风,吹进基层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