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隔空论道,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记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新式教学互动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龙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一个公众号不仅能与公、检、法、律等实务专家交流观点,更能得到团队教师精准的指导;2019级刑事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刘念截止到2021年7月已公开发表16篇学术论文。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负责人、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会长黄明儒教授是这一新式教学互动模式领路人。
阵地建设,思路在先
2015年12月,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负责人黄明儒教授当选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前期以研究会论坛分设青年学子论坛作为新式教学互动的支点;经过两年的酝酿,黄明儒教授于2017年将创办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微信公众号落户湘潭大学法学院,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培养应用研究型法治人才创建了新路子。黄明儒教授对公众号采编团队师生明确提出,“这个微信公众号,不仅要成为研究会的窗口,更要成为我们培养德法兼修高层次法治人才的教学阵地和创新平台,这个阵地要培养研究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业、精于学问的状态,要培养研究生的志向追求、能力素养和情怀风貌。”并制定了“师生人人参与、栏目天天更新”的目标。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公众号的板块栏目和运行机制,在板块与环节衔接方面,拓展主课堂教学考核新方式,《刑法学》等课程的过程或结课作业提交至公众号发布;每周一次的读书会、案例分析会的心得、案例分析以及在每次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乃至答辩中的分析改进提交上号;研究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体会总结上号;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见识见闻写出随笔上号;研究生把参加学术会议提交的交流获奖作品上号;研究生开展普法公益活动的成果上号。另外,团队教师指导研究生共同建设的精品课程,也要上号。
在运行机制上,采取“学生当编辑、导师来指导、团队齐把关”模式。团队指导的研究生,高低年级搭配轮流做“小编”审稿,并把初步修改意见报给团队导师研究,教师团队定期对稿件选题、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在下一步培养环节中强化引导和指导。这一套流程下来,投稿的研究生获得了更多学术研究的指导和交流机会,也收获了展现自我的荣誉和骄傲。做“小编”的研究生则在长期大量见识、鉴别、鉴赏“身边人”的作品和教师精准指导下,不仅在问题意识、写作思路、逻辑论证和文字功底等方面能够突飞猛进,更有了沉浸式的编辑体验,对学术规范、学术方法乃至未来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职业工作,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多链条及其环环相扣的指导,导师可以时时关注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到并分享学生成长进步的喜悦,形成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新局面。
新路子,闯出好成果
5年的公众号平台建设中累计发文1032篇,原创论文784篇,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方向近100名研究生担任过编辑,学生投稿2672篇;以公众号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读书会、案例讨论会以及公益普法活动近200场。2021年被“知乎”评选为“法律类必关注账号”。
通过新式教学互动模式下担任过公众号“小编”与投稿公众号的湘大学子中,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人获得奖学金,其中2019级的22名小编全部获得过湘潭大学通程奖学金。23人获批省级、校级、院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张继、刘念、万雨馨等80余名研究生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2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309人次在参加工作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智库人才、先进个人、优秀干警和巾帼标兵等荣誉奖励。
湘潭大学是湖南省最早开展法学本、硕、博教育的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更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