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隔空论道,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南> 要闻 > 正文

隔空论道,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2-19 18: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隔空论道,创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新路子

  ——记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新式教学互动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龙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一个公众号不仅能与公、检、法、律等实务专家交流观点,更能得到团队教师精准的指导;2019级刑事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刘念截止到2021年7月已公开发表16篇学术论文。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负责人、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会长黄明儒教授是这一新式教学互动模式领路人。

  阵地建设,思路在先

  2015年12月,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负责人黄明儒教授当选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前期以研究会论坛分设青年学子论坛作为新式教学互动的支点;经过两年的酝酿,黄明儒教授于2017年将创办湖南省刑事法治研究会微信公众号落户湘潭大学法学院,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为湘潭大学法学院培养应用研究型法治人才创建了新路子。黄明儒教授对公众号采编团队师生明确提出,“这个微信公众号,不仅要成为研究会的窗口,更要成为我们培养德法兼修高层次法治人才的教学阵地和创新平台,这个阵地要培养研究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业、精于学问的状态,要培养研究生的志向追求、能力素养和情怀风貌。”并制定了“师生人人参与、栏目天天更新”的目标。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公众号的板块栏目和运行机制,在板块与环节衔接方面,拓展主课堂教学考核新方式,《刑法学》等课程的过程或结课作业提交至公众号发布;每周一次的读书会、案例分析会的心得、案例分析以及在每次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乃至答辩中的分析改进提交上号;研究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体会总结上号;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见识见闻写出随笔上号;研究生把参加学术会议提交的交流获奖作品上号;研究生开展普法公益活动的成果上号。另外,团队教师指导研究生共同建设的精品课程,也要上号。

  在运行机制上,采取“学生当编辑、导师来指导、团队齐把关”模式。团队指导的研究生,高低年级搭配轮流做“小编”审稿,并把初步修改意见报给团队导师研究,教师团队定期对稿件选题、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在下一步培养环节中强化引导和指导。这一套流程下来,投稿的研究生获得了更多学术研究的指导和交流机会,也收获了展现自我的荣誉和骄傲。做“小编”的研究生则在长期大量见识、鉴别、鉴赏“身边人”的作品和教师精准指导下,不仅在问题意识、写作思路、逻辑论证和文字功底等方面能够突飞猛进,更有了沉浸式的编辑体验,对学术规范、学术方法乃至未来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职业工作,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多链条及其环环相扣的指导,导师可以时时关注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到并分享学生成长进步的喜悦,形成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新局面。

  新路子,闯出好成果

  5年的公众号平台建设中累计发文1032篇,原创论文784篇,湘潭大学刑事法务方向近100名研究生担任过编辑,学生投稿2672篇;以公众号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读书会、案例讨论会以及公益普法活动近200场。2021年被“知乎”评选为“法律类必关注账号”。

  通过新式教学互动模式下担任过公众号“小编”与投稿公众号的湘大学子中,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人获得奖学金,其中2019级的22名小编全部获得过湘潭大学通程奖学金。23人获批省级、校级、院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张继、刘念、万雨馨等80余名研究生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2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309人次在参加工作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智库人才、先进个人、优秀干警和巾帼标兵等荣誉奖励。

  湘潭大学是湖南省最早开展法学本、硕、博教育的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更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龙军)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年画里的中国”

  • 欢乐冰雪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