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虚构·龙江故事|他把亚冬会的“邀请函”送到了南极大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黑龙江> 时事要闻 > 正文

非虚构·龙江故事|他把亚冬会的“邀请函”送到了南极大陆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2025-02-17 14:51

  □李淅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前夕,地球最南端,神秘而壮丽的南极大陆上,一位特殊的“使者”,邀请到数位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与他一起展开了一条印有“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到达南极”中英文字样的宣传条幅,为第九届亚冬会加油,为哈尔滨喝彩!

  鲜红的条幅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哈尔滨亚冬会正热忱地欢迎全世界朋友的瞩目和支持。而这位来自哈尔滨的62岁独立摄影人郑雪松,也凭借这一行动,成为将义务宣传哈尔滨2025第九届亚冬会的足迹留在南极极地的第一人。

  01

  目光坚定,步履矫健,言语铿锵;一顶时尚的运动帽,一套宝石蓝色运动休闲装,已年过六旬的郑雪松举手投足间仍尽显活力……

  回想起不久前在南极旅途中宣传第九届亚冬会的种种经历,郑雪松仍心潮澎湃。

  郑雪松从小就对“探索世界”充满了憧憬。多年来,酷爱旅游和运动健身的他,利用闲暇时间已经陆陆续续去过了很多国家和地区。而探索南极则是他最大的愿望。

  当年龄越过“6”字头时,郑雪松圆梦南极的心情日益迫切,他告诉自己:要趁着还“年轻”,大胆去追梦!

  他联系了曾相约同游南极的一位旅友,打算携手奔赴南极圆梦。但是,朋友认真考虑后,退出了南极旅行计划。朋友劝告他,如今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去南极路途遥远,尤其还要必经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因极端气候条件和恶劣航行环境而被称为“暴风走廊”“魔鬼海峡”的德雷克海峡,这次旅行对于老年人来说,挑战重重。

  同伴的退出,使郑雪松也一度产生了动摇。他查阅资料获知,去南极途中,需要在德雷克海峡航行至少2天。这个海峡一年四季惊涛骇浪,历史上,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尽管现代航船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但这段航程仍然充满风险。

  然而,心中那份对梦想的执着以及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使老郑很快丢掉了迟疑,于2024年4月份向“海达路德·南森号——南极探险豪华邮轮”发送了申请,并通过了身体健康情况等多项严格审核,取得了8个月后乘坐邮轮前往南极的名额。随即,郑雪松制定方案,进行了饮食、睡眠、体能、心理等各方面调整,备战南极之行。

  02

  而对于人生中的这次“收藏级”旅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是去欣赏极致的景色,更希望被赋予更大意义。

  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一承载着家乡荣耀与希望的体育盛会,如同闪耀的灯塔,点亮了郑雪松心中的灵感。他心想:“南极,这片被世界瞩目的神奇土地,不正是一个绝佳的舞台吗?为何不借此契机,向全世界宣传家乡哈尔滨,宣传这场盛事呢?”

  郑雪松的想法得到好友王振良、张国龙的赞同。在他们的大力帮助和鼓励下,老郑向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诚恳地提出了义务在南极宣传哈尔滨亚冬会的请求,并在临行前获得了执委会为他此行特制的宣传条幅以及若干宣传品。

  就这样,郑雪松于2024年12月5日只身从哈尔滨飞赴北京,又转机飞抵阿根廷,从阿根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360余位素不相识的游客一起,登上了“海达路德·南森号——南极探险豪华邮轮”,展开了向往已久的南极奇幻之旅。

  而从踏上邮轮那一刻起,郑雪松的“亚冬会宣传计划”也燃情启动了。使命在肩,老郑既感到光荣,又有些忐忑。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南极旅程中不遗余力地宣传好第九届亚冬会,宣传好家乡黑龙江、哈尔滨。

  其他游客的行李箱里装满了为应对沿途多变气候和超长旅程而准备的服装、鞋帽等多种生活用品,而郑雪松再三压缩个人用品,把有限而宝贵的行李箱空间,慷慨地让位于“滨滨”“妮妮”以及巨幅宣传条幅、数百个亚冬会纪念章、冰箱贴等第九届亚冬会宣传用品。

  旅途中,他每天都争分夺秒地担任好亚冬会的义务宣传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成为了他的宣传对象。

  “我的家乡中国·黑龙江·哈尔滨迎来了第九届亚冬会,那是一场汇聚亚洲顶尖冰雪运动健儿的盛会,我为家乡哈尔滨感到荣耀。”“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欢迎你们去见证第九届亚冬会。”就连吃饭时,他都会带上“滨滨”和“妮妮”,主动与各国游客们攀谈,热情介绍第九届亚冬会,讲述中国故事,描绘家乡哈尔滨的风土人情。

  甚至,在等待冲锋舟登陆南极普莱诺岛的间隙、在穿越德雷克海峡的间隙、在踏上南极最火的登陆点“南极天堂湾”的短暂时刻……他都见缝插针地进行宣传,不放过任何机会,使哈尔滨亚冬会的热度在邮轮上持续升温。

  郑雪松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宣传员”,他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支持。

  邮轮上的中国同胞们,在听说郑雪松宣传亚冬会的事迹后,纷纷主动加入,协助他开展宣传;旅行社领队主动为郑雪松的宣传当翻译;船方的高管第一个在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制作提供的条幅上签名助力……邮轮上的各国游客纷纷慕名找到郑雪松,与他以及“滨滨”“妮妮”吉祥物合影留念,并热情地在亚冬会宣传条幅上签名,留下美好的祝福。

  03

  这次南极旅途中,最令郑雪松难忘的时刻,是当他和游客们分批乘坐冲锋舟终于登陆南极大陆的情景。

  连绵起伏的冰川,晶莹剔透,灵动、冷峻而又壮美。天空中,纯净的蓝色没有一丝杂质,南极海燕舒展着矫健身姿自由翱翔,无数只海鸟在冰山和雪山周围低飞觅食;海水中,偶尔翻越而出的鲸鱼,调皮地为游客跳起了“摇摆舞”;浮冰上,成群结队的企鹅呆萌可爱、躺在雪地中的海豹慵懒惬意……南极那巍峨壮观、极致迷人的景色如同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一览无余地在他眼前展开。

  之前,郑雪松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过南极之美,而当亲眼所见之后,他觉得那种震撼与惊艳已经远远超过语言可以形容的范围。

  置身在绝美、纯净的南极,郑雪松遥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祖国,想起了正逢冰雪季的家乡哈尔滨,那里有熟悉的山川河流、亲人朋友,还有蓬勃的冰雪体育事业,心中无比温暖与感动。

  当郑雪松在原本素不相识的异国旅友帮助下,在南极大陆上展开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宣传条幅的那一刻,眼眶湿润的他,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因为他知道,自己正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将祖国的荣耀与活力传递到“世界的尽头”。

  04

  这次特殊的南极之行中,每一次交流、每一个签名、每一句对亚冬会的祝福,都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承载着对亚冬会的期待,对中国哈尔滨的向往。外国朋友们被老郑的执着和热情所感染,对可爱的“滨滨”“妮妮”以及精美的亚冬会纪念章爱不释手,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找机会去哈尔滨看一看,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这一路,郑雪松途经阿根廷、巴西、智利等5个国家,以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为伴,跨越山川湖海,历经往返5万余公里的辛劳跋涉。20天的漫长的旅途中,有疲惫,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

  郑雪松的南极之行,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圆梦之旅,更是一次跨越万里的文化传播之旅。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听到了哈尔滨的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黑龙江,吸引更多的人聚焦哈尔滨2025第九届亚冬会。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他的故事,也将如同那绽放在南极冰川上的红色条幅,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着更多人去传播家乡的美好,展现祖国的风采。

  “我们在南极,祝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圆满成功!”旅途虽然结束了,但是郑雪松和国际友人们在南极的共同祝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根植在了心田里。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 南粤春已暖 招聘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上,河南农业大学“‘醛’球无敌”博士后科研团队的《木制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团队负责人彭万喜难掩笑意:“自2021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拿金奖后,我们团队就荣誉不断。这背后,是国家对甲醛防控治理的日益重视。”
2025-02-18 09:27
重塑金身,树皮、籽壳和叶脉中的杜仲胶可作为首选材料。
2025-02-18 08:56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