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车村里充电不再提心吊胆:湖北7252个行政村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湖北> 时事要闻 > 正文

电车村里充电不再提心吊胆:湖北7252个行政村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2-13 11:55

  2月9日18时许,湖北省浠水县清泉镇张家坪村三组村民袁国柱,将自己的爱车熟练地开到离家几百米的村路旁边充电站,插上充电枪,点击触屏操作界面,选择支付方式,“嘀”一声,车辆成功充上电,全程不到1分钟。

  “现在直接将车停在村路边的充电站补电,步行3分钟到家,既节约时间又方便。”袁国柱说,“往年要到浠水县城充一个半小时的电再回家,既耽误休息,又很麻烦。”

  在广东中山市务工、尚在老家休息的丁司垱镇六安祖社区居民卢丙荣说:“往年过年回来总‘提心吊胆’,怕电不够用,且要到镇供电所去充,遇到别人充电,还要排队等。现在一是离我家只有200米路边有充电桩,镇上交通综合服务站也有充电桩,今年过年开车走亲戚、逛街购物‘充电自由’,不再为充电发愁,这既节省时间,又不耽误做其他事。”

  负责团陂城乡客运综合服务站运营的浠水团陂城乡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高向荣说:“站内建有充电桩,既能满足公交车辆充电,又可以空闲时对外充电,不仅方便了其他车主,而且增加了综合收入、弥补了亏损。”

  新年伊始,登山寓意步步高升。巴河镇刘家墩村六组村民刘志利带着家人开着新能源车到斗方山登山观景,他开心地说:“去年我们爬完山回家时电差点不够,今年斗方山脚下的白莲镇长岭岗村路边的长岭渔乐馆综合服务站建了充电站,我们游完斗方山下来后,一边给车辆充电,一边在渔乐馆吃饭休息,再不像以往一样提心吊胆了。”

  浠水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余立志说,全县已配套建设充电桩农村客货运场站3台、“四好农村路”沿线44台,充电网络基本形成。

  里程焦虑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部分偏僻农村地区,充电桩更是一桩难求。2024年,湖北省结合全省已建成农村公路超27万公里和新能源车迅猛发展的实际,将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湖北省2024年十大民生项目之一,即在全省实施农村充电设施“村村通”工程,缓解新能源车主充电难的烦恼。

  湖北省各地交通公路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沿线的公路驿站配套建设充电设施,最大限度发挥现在交通综合服务站、公路驿站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方便新能源车主安心出行。到2024年底,湖北省已有7252个行政村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主要建在经济强村、人口大村、交通节点村、旅游名村等地,形成了省域内“城区3公里、镇村6公里”服务半径的充电服务圈。

  春节长假,湖北省自驾出行人数猛增,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增加,并通过充电量直接反映出来。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月28日至2月4日,湖北省国网充电桩充电量达到1783.72万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07%,充电次数相比日常平均次数大为增长,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出得了城、进得了村、回得了家”农村充电网络的完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 通讯员潘庆芳、毛志雄)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冬会丨中国健儿交出满意“答卷”

  • 亚冬会|冰月同辉,亚冬同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2025-02-11 09:32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2025-02-11 09:31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1 09:30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2025-02-10 09:52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2025-02-10 10:16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2025-02-10 10: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