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来源:顶端新闻2023-09-28 16:46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路过洛阳汉魏故城时,面对这座曾经拥有悠远辉煌的历史,而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昔日辉煌不在只剩下历史陈迹而发出的慨叹。

  如今,又有一位具有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的文化挑夫,有感于法帖自宋以降日趋没落的颓象,立下宏愿,要以自己绵薄之力,扛起镌刻荟萃史上名帖的的历史重任。

  力争在这一艰巨的文化工程竣工后,能够完整地展现中华书法文化长河静水流深的无限神韵,全面展示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已获世界非遗项目璀璨夺目的独特艺术魅力,给历史留下一份最全面、最权威、最系统展示书法文化发展历史的法帖文化系列产品。

  立下这个宏愿并已开始以蚂蚁啃骨头的执着,领着一群弟子夜以继日地在一点一滴地完成这一宏图伟业的,就是洛阳著名的书刻艺术家王军辉先生。

  他所启动的刻制法帖文化工程的名称是《镌云法帖》,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书法文化概念。

  一 使命与担当

  王军辉是有扎实书刻艺术功底的书刻艺术家。

  萌生建设《镌云法帖》的宏愿之前,他已是闻名遐迩的书刻艺术家。

  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对王军辉的书刻艺术水平给与了充分肯定。挥毫题写“铁笔魂”,(见图1)礼赞王军辉精湛的书刻艺术水平。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图1李铎题字

  著名文人书画家、诗人、国学家王澄先生对王军辉青眼有加,给王军辉的斋号起名为《镌云山房》(见图2)。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图2王澄题字

  云彩如梦如幻,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神韵内敛,王澄先生认为他的得意门生能够而且必须用铁笔镌刻出云彩的神韵,可见老师对这位得意门生的厚爱、鼓励与期待。

  洛阳很多著名题匾的镌刻出自王军辉之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参与镌刻洛阳孟津王铎《拟山园帖》复制工作。遥想当年,《拟山园帖》名动天下,古燕吕昌摹,张翱镌。

  摹之者、镌之者都算载入史册。王军辉能为《拟山园帖》摹镌,既是业界对其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是他对书法和文旅事业的一份贡献。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王军辉敢于以微薄之力,挑起镌刻法帖的宏大工程,靠的是几十年浸淫书刻艺术的不懈实践,靠的是恩师王澄的耳提面命和鼓励肯定,靠的是李铎等著名书家的高看一眼,靠的是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

  真正让他拿定主意的内在精神动力,可以从他对法帖的命名中管窥窥豹。

  王军辉所要完成的法帖系统,他初步名之为《镌云法帖》。从这个命名,就可以洞见他以恩师王澄所题斋名的寓意为圭臬,努力刻出法帖的神韵,刻出由书法所蕴含和放射出的中华文化的精气神的初心。

  由《镌云法帖》的命名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追求,我们进一步触摸到王军辉那一颗为实现文化自信、弘扬书法文化的炽烈的心,那种踔厉奋发追梦铸魂,立志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采访中,我们感觉得到,促使王军辉启动和坚持建设《镌云法帖》文化工程的另一条原因,甚或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法帖发展史的了然于胸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实施刻帖工程的内生动力。

  交谈中,王军辉如数家珍般给我们简述了法帖的发展史,法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梳理王军辉对刻帖历史的简要介绍,我们在这里与读者分享一点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自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刻版于桃木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

  “法帖之祖”开刻帖之先河,此后官家民间争相效仿,刻帖日盛而蔚然成风。仅在宋代,便有颇具盛名的《大观帖》《汝帖》《绛州帖》《泉州帖》等相继名世。

  这些刻帖均命运多舛:《淳化阁帖》的桃木模板毁于宫内大火,其他法帖碑刻均已散佚或毁于战火,仅存的《汝帖》碑刻尚在,但已经过多次翻刻、补刻,不复当初神韵了。

  种种原因使然,刻帖自宋朝兴起以后逐渐导致学习书法上帖学之风占据书坛主流,直至明清碑学兴起。

  但碑学的兴起只是引导着学书者去在碑版的原生态中追寻原汁原味的书法之神韵,而书法界和书刻界都忽略了一个文化现象或者是艺术缺憾——从宋帖之后,刻帖之风江河日下,直至今日,以书法见傲于世界的东方泱泱大国,已无一套完整再现法书风采,系列展示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碑版法帖。

  历史的缺憾,不应该在我们这流光溢彩的时代仍然成为缺憾。

  宋代能够完成《淳化阁帖》而兴起刻帖之风,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精选书法发展史上代表书法发展方向的法帖,在卷轶浩繁的法帖中遴选出100帧左右的法帖,刻制出来,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是,在2018年前后,怀着强烈地为强化文化自信,促进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再现法帖的独特魅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炽烈情怀,王军辉和他的学生们默默无闻地启动了《镌云法帖》文化工程。

  二 感恩与感动

  承载着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的王军辉和他的学生们绝没有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

  蜚声艺坛的著名书画艺术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徐涛先生,应邀到洛阳讲学时,与王军辉相谈甚欢,深深地被王军辉和他的学生们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所感动。

  徐涛先生以文化学者的视角,认为在神都洛阳这块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在宋朝的西京和当时的文化副中心,若能够在新时代完成《镌云法帖》文化工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得到徐涛教授的肯定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王军辉建成《镌云法帖》的信心。

  当下王军辉就恳请徐涛教授担任《镌云法帖》工程顾问,请徐教授在浩如烟海的法帖中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国书法发展脉络、展示中国书法无与伦比的的美学特征和发展源流的法帖百余幅,要使 《镌云法帖》比 《淳化阁帖》更全面更具权威性,为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捧献一串珍贵的瑰宝,在书法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汇入具有时代特色的一脉清流。

  有徐涛教授担纲选帖,王军辉便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埋头在操作间里,和他的学生们一道,摹写、勒石、拓印、比照,倾洒心血,全神贯注在心灵深处与先贤对话,努力再现点画之中所蕴含的精气神,行气贯通辉映中营造的深邃意境和或内敛、或张扬的神韵。

  为神都添神采,为洛邑增底蕴,《镌云法帖》文化工程得到了方方面面来自各地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

  著名书画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诗人乔国强先生多次到访,和王军辉在选帖等一些具体事宜、进展难题和发展思路等继续广泛深入细致的探讨,探讨中结下了纯粹的艺术家之间的深情厚谊。

  王军辉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他有着文人的宽广胸怀,有着艺术家的灵感和细腻,更有中原汉子那份豪迈和爽快之气质。

  和他坐在一起,本来是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挖掘他启动《镌云法帖》工程的浩然之气,想沿着他探索前进的艰难历程而抒写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不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坚强不屈的韧劲。

  为的是想写一篇鼓劲的文章,也是被他事迹所感动而引起的创作冲动吧!

  但他总是“跑题”!说起他和他所从事的宏图大业,他总是轻描淡写,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王顾左右而言他”,甚或流漏出和他的风格不搭的几分羞涩。

  但当说起别人对他的帮助时,他情绪立刻高昂激动,语气中都是满满的感动和敬意。

  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导师王志安教授;

  河南省书协原副主席王鸣先生;

  为河南书刻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马天保;

  中日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外联部何杰部长;

  对他的事业鼎力支持的洛阳市书协金石碑帖委员会主任赵耀辉老师等诸多省、市书法家协会领导及老师的鼎立相助、支持;

  这些人,有的是同道,我亦早有耳闻,有的则是第一次听他讲起,但已从他的描绘里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正面肖像。

  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他的恩师王澄和徐涛教授。

  从这个简单的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出王军辉对事业至坚、对朋友至诚、对艺术至爱的性格和品德。

  三 进展和展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恩师的指导下,在徐涛教授的鼎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省内外朋友的倾情关注下,王军辉主刀镌刻的《镌云法帖》文化工程已经稳步前进,整个丛帖之面貌,已初见端倪。

  目前已完成诸如孙过庭《书谱》(见图3局部);怀素《四十二章经》、《自叙帖》;米芾《蜀素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见图4)、《祭侄文稿》等三十余部法帖的创刻工作。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图3《书谱》局部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图4《刘中使帖》

  从已完成的《镌云法帖》丛帖部分,我们已可以看出,《镌云法帖》丛帖与我们所见到的法帖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是在简单介绍《镌云法帖》,所以我们必须避免太专业的知识讨论,只是拿大家熟知的《淳化阁帖》与《镌云法帖》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首先,发起者不同。前者是一代帝王,后者是一位书刻艺术家。

  由主体不同而产生选帖的对象,目的,编辑体例迥异。

  前者是把宫廷珍藏的书法作品刊刻以拓印成帖,秘藏宫中以供皇家把玩、学习;

  后者是为了力求完整地、全面地收集代表着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轨迹的作品,供观赏者在浏览过程中受到书法美学的熏陶,给研究书法史、文化史、语言演变史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学习书法者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

  由于时代不同,主体不同,因而产生很大差异。

  前者中,帝王将相作品占了很大比重,而真正称得上法书的比例倒刊刻较少。

  而《镌云法帖》中,仅从已经镌刻完成的三十余幅来看,孙过庭,怀素分别是行书和草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除了认识的时代性局限,我们今天选帖的选择空间。各方协作的社会环境也要优于宋代镌刻的技术条件也应该更好。

  至于王军辉个人较之于前人的优势,王军辉在他自己亲自撰写的《镌云山房法帖》小引中有一段要言不烦的介绍,我们照录于后:

  “前贤刻帖,多鸠工而成,工之巧拙,往往关乎帖之优劣。幸余少习刀笔,以此为业者三十余载,刊刻之事,精熟于胸。是以亲为奏刀,心手一契,故能致广大而尽精微,此前贤所不备者,亦吾之得意处也。

  刻帖传古,曰临曰赏,为千秋风雅之事。故吾殚精竭虑于《镌云法帖》,非为炫技,非为扬名,仅为续文脉而传书学,使后来者不绝耳。”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王军辉先生的古文功底。

  第一段是说他之所以能独立担当《镌云法帖》文化工程的内在优势:古人刻帖,书者和刻者往往截然分工,书者是文人,是书法家,而镌刻者则大多是工匠而已,甚或目不识丁。

  而王军辉先生既是著名书法家,又浸淫镌刻三十多年,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心手双畅,既能从书法家视角把握法书之神韵和美学特质,又能以工匠精神把细微末节之处表现到极致和工巧。

  这是王军辉先生引以为傲的心理独白,也是他有别于古人以至于当下书刻艺术家的独到之处,更是其独自担当重任的底气。

  第二段言简意赅地说明刻帖的意义作用和文化功能,而且表明了他刻帖的初心:赓续文脉,弘扬书法文化,让法帖这一瑰宝在文化艺术神圣殿堂里放射出璀璨的光彩。

  采访过程中,笔者一直被感动、被鼓舞、被扣响心弦。为王军辉这份执着,这份胸襟,这份奉献精神。临别时,王先生慷慨地要送我一部装帧精美的《镌云法帖》(已刻部分),我婉拒了。不是不爱,而是不忍。

  采访归来,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

  《镌云法帖》文化工程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但仅凭王军辉和他的学生们虽然能够完成,虽然已经得到一些书法同道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

  但是,像这种意义重大,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的文旅项目,是否应该得到文旅部门的关注和支持?难道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那些有眼界有格局有家国情怀的投资商们,投入到这一赓续文脉、弘化国粹、增强文化自信功在千秋万代的宏图大业吗?

  作者简介: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张三铁 国学家 学者 艺术评论家。

  艺术家简介:

张三铁:铁笔走龙蛇 法帖现神都——书刻艺术家王军辉《镌云法帖》文化工程侧记

  王军辉,镌云山房、镌墨苑、梓瑜斋、揖古堂主人;生于1965年4月,河南省襄城县人,现居洛阳。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刻帖文化研究会会长;洛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主任。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法帖雕版拓印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先后进修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

  参展、获奖情况:

  2011年河南陕西两省刻字艺术联展(河南省第二届刻字艺术展)特邀

  2011年《党在我心中—现代刻字“义形创作”高峰论坛暨全国名家书法·刻字艺术邀请展》入展

  2011年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优秀奖(中国)

  2011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2年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2年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入展(中国)

  2012年河南省第三届现代刻字艺术展特邀

  2013年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韩国书刻协会理事长奖(韩国)

  2014年河南省第四届现代刻字艺术展特邀

  2014年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入展

  2014年第十五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入展(新加坡)

  2015年中日刻字艺术名家邀请展(西安)入展

  2015年全国刻字艺术名家邀请展入展

  2016年第十六届国际刻字艺术展特邀(日本)

  2017年大美集美--全国首届中青年刻字名家作品提名展入展

  2017年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入展

  2017年庆祝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全国现代刻字艺术精品展入展 (作品永久收藏)

  2018年率队赴印尼巴厘岛进行石刻·木刻加工工程

  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刻字展入展

  2020年第十七届国际刻字交流展入展(日本)。《祭侄文稿》石刻拓片作为中方礼品赠送日本韩国等国代表团,颇受赞誉。国际刻字联盟主席·日本刻字协会会长蒲田东仙先生亲题“一凿千古”给与高度评价。

  2020年第五届河南省刻字艺术展特邀

  2021年“经来白马寺——王军辉刻石·怀素书《四十二章经》拓片展”在释源美术馆展览

  2021年始至今,江西省都昌县为重现宋刻《星凤楼法帖》之瑰宝,赓续辉煌,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致力奉献。

  2023年全国(广西)刻字艺术作品邀请展暨刻字创作专题研讨会特邀。

  从业三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传统刻字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复制名碑、创刻名帖、刻制匾牌楹联、碑铭墓志等书法作品近万方,作品遍布祖国大山名川、名胜古迹、厅堂展馆。

  在数届省、国级各项展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数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