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章为时而著 笔墨当随时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文章为时而著 笔墨当随时代

来源:开封日报2022-11-23 06:57

文章为时而著 笔墨当随时代

——刘海潮和他的长篇小说《张伯行》

李军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刘海潮,历经八载青灯黄卷、笔耕不辍,创作的21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海潮出生在豫东兰考一个没有葡萄却叫葡萄架的乡村,黄河故道的乡村岁月给了刘海潮无限的诗意和遐想。在城市,他歌唱村庄、梦见黄河。他感恩故土,感谢沙丘和盐碱地,感谢曾经赐予他无数痛苦与快乐的大平原。他感恩母爱,是她给了他诗的才气与灵性,比山高、似海深的母爱,让他面对山和海时没有丝毫媚骨。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用在了创作上,创作优质作品、打造文学精品,是刘海潮孜孜不倦的创作追求,他的精品之作不断涌现,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他有百万字的作品发表在《诗刊》《星星》《诗歌报》《青年文学》《散文选刊》《青年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诗文曾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

  在与刘海潮的接触中,在读他的作品集里,我深深感到刘海潮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一个对时代非常热爱的人、一个对事业非常执着的人。开封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给刘海潮坚守文学初心、创作优质作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中学时代,我就经常从《中岳》《诗刊》《开封日报》等报刊上看到刘海潮的名字,拜读他的作品,他成为我文学创作之路上的启蒙老师之一。我参加工作后,又反复细读他的诗集《沙丘的儿子》《无调性情绪》《我是你梦中的东京少年》《葡萄架下》《谁领我走过那个村庄》《黑里河》《黄河最后那道湾》等。2008年5月从县城调到市里工作,我们常在一起探讨统一战线政策、多党合作事业,就如何讲好新时代统战故事、传递统战声音,与他切磋文学创作、新闻宣传,我们又成为挚友。

  2022年秋,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开封城乡硕果累累、菊花飘香。9月28日早,刘海潮喊我到他的办公室,将刚刚出版的200余万字鸿篇巨制《张伯行》赠送给我,我不胜感激,视为宝也,8年前的约定终于如愿。翻着满满书香味的小说,心中感慨万千。这是刘海潮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作品中饱含的朴素而浓烈地古都风情文化,处处体现了对古人圣贤的敬仰,给读者留下张伯行严于律己、勤政爱民的古代清官形象。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开封府仪封县(今兰考县)人,清朝名臣,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敏好学,先后考中举人、进士,补授内阁中书,曾任地方按察使、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以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自勉,立功、立德、立言。在福建巡抚任上,他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他始终坚持如一,清正自守,政绩卓著,终成为古代廉吏的典范,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刘海潮对于张伯行的生平事迹自幼便有所耳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参加工作后,刘海潮从一些古籍中对张伯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张伯行的敬意不断加深。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8日在兰考县调研时提起张伯行,并引用他的《却赠檄文》,让大家引以为镜。刘海潮由此萌生出创作一部以张伯行这一历史人物为主要原型的长篇小说的念头。2014年5月,刘海潮开始潜心创作,自此连续8年从不间断。

  我们总是心有灵犀,8年里,我时时感受到刘海潮创作《张伯行》这部小说的心路历程,使我对“功夫在诗外”有了更深的理解。刘海潮在诗歌散文写作方面可以说是一位大家,但创作长篇小说还是第一次。8个年头,刘海潮对这部小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把张伯行这位“第一清官”塑造的丰满鲜活,他通过市图书馆广泛查阅历史资料,多次赴张伯行故居实地考察,并与其后人交流探讨,将资料收集工作做细做实。他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用不断更新的眼力、脑力,通过文字让大家认识张伯行,全文对情节设置、人物刻画、语言斟酌,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认真阅读《张伯行》,具有乡志、乡俗、乡情、乡音等特色,将家乡民族特色、风土人情巧妙地植入小说语言,是传统与现代创作观念的碰撞,也借此对开封兰考进行了宣传,将根植于中原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来。全书采用章回结构模式,分为“黄河故事”“治理能臣”“康熙拔擢”“却赠檄文”“科考大案”“第一清官”六卷共十二章,以张伯行的人生轨迹为主要线索,串联出清朝的官场与市井、政坛与民风,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层次鲜明、扣人心弦。走进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张伯行是如何不惧艰难,砥砺向前,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俯仰天地、无愧人生、尽职尽责、为民称赞的好官。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张伯行》不失为一部对照自我、净化心灵、自警自省、发人深思的好书,值得一读。张伯行清正廉洁、实干爱民的精神品格,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值得敬仰、值得传承,经久不衰,且随着时间推移,会愈加鲜明、愈加耀眼、愈加宝贵。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刘海潮在创作的道路上,用这种精神的力量激励着自己,不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张伯行》就是刘海潮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兰考古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百官楷模;今有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万人敬仰。那就让我们轻轻拨开300多年前的历史风云,再现中原大地上的百年画卷,还原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的真实张伯行!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