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开封示范区:教育实现新跨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河南> 要闻 > 正文

河南开封示范区:教育实现新跨越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11 21:47

  近年来,河南开封示范区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坚持“12345”工作思路(即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守好“安全”和“廉洁自律”两条底线,抓住学区长、校(园)长、年级段段长这“三个关键”,夯实局机关、学区、学校、家庭四级责任,聚焦党的建设、学校规划、立德树人、教育质量、队伍建设五个重点),擎起奋进之笔,永葆为民初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支持高等教育办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目前全区共有河南大学、开封高中、省实验小学自贸区分校等学校176所,教职工、学生近21万人,各级各类教育总体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先后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夯实教育基础,改善育人环境。示范区坚持“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规划落地,持续扩大学位供给。目前区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7所;区属民办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72所。区属学校全部配齐班班通设备、体音美器材、图书和教学实验仪器。近五年,累计投资近千万元,用于更新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数字校园的建设,倡导学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目前有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数字标杆校。聚焦“孩子午休”现实之困,以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附属小学为试点,购置一千余套可调节、可午休的新型桌椅,让孩子们从“趴着睡”变成“躺着睡”,提升了学生们的午休效率和舒适度。

  示范区按照“共建”“代建”等多种模式,全力推动开封市优质学校搬迁落户。2015年开工建设“两校一园”项目,成功引入二师附小、金明中学、实验幼儿园名校。2020年投资3.4亿元,建设河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现已全面完工。积极推进二十五中学校搬迁。抢抓郑开同城化战略机遇,成功引入河南省实验小学,推行课程互选、名教师互聘、校外拓展互联,打造出“郑开教育同城”典范。

  推进优质均衡,走内涵发展之路。近年来,示范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区采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方式组建金明实验小学、集英小学、金耀小学、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等教育集团,实施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课程互补、活动同步、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十大行动”,推动优质资源由名校向弱校、新校传导,优质管理由名校向弱校、新校普及。二是推进“双减”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示范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严格审批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原来97所压减至0所,压减率达100%,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三是探索“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双减”政策下,基础教育内涵建设显得有而重要,示范区努力在特色项目建设上下苦功、下真功,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内涵的重要抓手,不断努力,以实现“校校有特色,生生得发展”为目标,做到顺应时代、传承创新,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目前,全区各小学利用课后服务开展缤纷多彩的社团活动,共建立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等社团298个,覆盖学生10700余人。集英小学的足球、金明实验小学的田径、马市街小学的武术、梁苑小学的机器人、魏都路小学的跳绳、杏花营小学的足球等社团已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投资150余万元在宋城小学建成了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中小学校园天文台,组织成立了星辰天文社团,开展了“天文知识比赛”“观察月相”“我的天文梦”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自投入使用以来,天文台共开展天文教学30余场,受益学生3000余人次。

  国运兴,必尊师而重教。近年来,示范区以“能为师、善为师、为名师”和“能治校、善治校、治名校”为导向,通过“招聘一批、引进一批、培养一批”的人才战略计划,完成了教师队伍从六百余人到近两千人的大提升,通过名师工作室、青兰工程等完善的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近五年,示范区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180余项,省、市级优质课获奖241人。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持续提高,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引领示范区教育内涵发展、品质发展。

  落实“一号工程”,推进高等教育振兴。示范区深入实施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一号工程,全力支持高等教育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封市职教园区是河南最大的职教园区,位于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京大道以北,北环路以南,五大街以西,十大街以东的区域,规划面积为5884.4亩,总投资40亿元,现入驻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等院校10所,在校生达、教职工及服务人员达到10万余人。

  示范区全力以赴助力高等教育跨越发展。以开封“智慧岛”建设为载体,全力支持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建成59栋院士楼,首批入驻张锁江、李蓬、林圣彩三名院士;4个月完成河南大学科研中心建设,免费为河南大学十余所院校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场所;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联合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所,建设中原生物技术研究院,设置河南大学三亚研究院分院、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河南分中心、河南大学现代育种与绿色农业研发中心等8个重要科研机构,攻关突破国家粮食育种方面“卡脖子”技术,打造河南-海南种业科技创新联动体系。立足河南大学医学资源,计划投资30亿元,规划占地1220亩的河大河南创新医学园区,推动河南大学4所医学类学院、18个医学科研机构和河大淮河医院、河大第一附属医院空间集聚,打造河南医学高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胜昔)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