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红飘带”数字光影中流淌着红色记忆,“一码游贵州”小程序里聚合着全域服务……从乌蒙山麓到武陵山脉,从赤水河畔到荔波樟江,一场以技术为笔的变革,正在贵州的山水人文间悄然书写新的篇章。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文旅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贵州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谋划实施文旅数智化创新工程,运用现代科技对文旅产业加快赋能、重构、再塑,有力推动了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黔山贵水间的生机与活力持续汩汩涌动。
技术赋能 激活文旅发展新引擎
清晨,黄果树瀑布景区入口,广州游客陈松轻松扫码进入。“‘刷脸’就能进,短短几秒内即可完成验票。”他感慨道。
从行前智能规划、门票预约,到游中导览、售后反馈,数智化以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等老难题,精准疏通传统文旅服务链的“毛细血管”,实现体验与效率的双重升级。
以“一码游贵州”和“黄小西”AI智能体为代表的智慧平台,已实现从行程生成到游记分享的全流程覆盖。截至8月底,“一码游贵州”平台访问量突破1.85亿人次,累计交易额超1.58亿元,成为贵州文旅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技术赋能不仅体现在游客端,也深刻改变了经营管理模式。西江千户苗寨今年上线的“AI游西江”小程序集成预约、导览、客流监控等功能,其中“AI验票”显著缓解高峰期的入园压力。“游客提前上传证件,系统自动核验,能实现‘秒刷入园’。”西江千户苗寨电商部工作人员周建华介绍。
这一切,离不开数智基座提供的支撑。据了解,下一步,贵州还将积极引进文旅数智化优质企业、潜力企业和配套企业,强化与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在算力、算法、应用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完善数智产业生态,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技术赋能奠定坚实基础。
业态升维 重构文旅产业新边界
今年暑期,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伟大转折》剧目凭借数字光影、智能交互等前沿技术,叫好又叫座,成为贵州红色文旅的“顶流”。“红飘带”项目的成功实践,生动展现了数智化赋能文旅发展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
贵州坐拥黄果树之壮阔、小七孔之清幽、梵净山之奇秀,亦沉淀着红色文化、阳明心学、屯堡遗风与多彩民族风情。立足于丰厚“家底”,推动资源开发,文旅数智化创新深刻重构了产业形态与价值边界。
在这一进程中,数智技术持续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文旅产业向多元融合、体验升级的方向发展。通过系统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因地制宜落地“低空+文旅体”等融合场景,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体验项目。
“西江幻地AR/MR体验”“梵净星空艺术馆+梵净书院沉浸式体验”“九洞天景区灯光及多媒体互动体验”等项目,将数字技术与自然景观、文化内涵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截至目前,培育打造智慧旅游案例71个,遴选发布全省智慧旅游典型案例32个。
在黄平县旧州古镇,昔日的抗战机场跑道焕发新生,低空旅游与航空研学协同发展。“旧州发展低空旅游,兼具天然优势与人文特色。”黄平县且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珉介绍,自2018年取得资质以来,旧州机场已培训飞行学员超200人,接待飞行体验和旅游观光逾50万人次。
体系优化 再塑文旅治理新格局
“找服务、提建议,小程序里一键直通12345热线,‘多彩黄小西’现在真的太方便了!”近日,“黄小西旅游服务合成算法”通过国家多部门联合备案,升级后的小程序新增AI伴游、政务热线直连等功能,成为游客智慧出行的贴心助手。这一变化,不仅是技术功能的升级,更是贵州文旅治理体系迈向数智化的重要体现。
文旅数智化创新,离不开坚实的数据根基与算力支撑。贵州将文旅作为全省24个行业大模型中的重点领域中的标杆样板,打造省旅游数智互联平台及“黄小西”AI智能体,完成模型与算法“双备案”。同时,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上架文旅数据目录90个,发布开放数据集414项,通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完成18笔文旅数据交易,支持万峰林旅游集团完成全省首例文旅数据资产入表。
此外,全省49个重点数据中心构建的强大算力网络,智算占比高达97.29%,稳居全国国产化智算第一梯队。超过6500名数据标注人员、27家标注企业以及3个省级数智产业园,为数智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赋能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文旅数智化创新工程深入推进,正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提供新动能新优势。未来,随着数智技术与山水人文深度融合,贵州文旅将实现产业更智能、文化表达更鲜活、游客体验更暖心、社会治理更高效的图景。
这场深刻变革,正为“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宏伟目标注入持久动能。(记者 黄若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