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菌棒种植间距多少合适?覆土需要多深多厚?湿度温度又该如何调节?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一处食用菌基地,依托大数据研发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各项生长指标精准把控,菌棒存活率提高10%,出菇率提高15%。
改变的不只是菌棒种植。基地内,菌种培养、菌棒生产、包装运输、追溯平台等均实现数字化管理,人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5%。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贵州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考察时强调,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这为贵州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全省发展的战略行动。如今,从繁华城市到深山乡村,从发展经济到服务民生,大数据遍及政用、商用、民用等诸多领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深化。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贵州大数据发展顺利实现精彩“三级跳”。
今年7月,捷报再次传来:2021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0.6%,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能。
数“聚”贵州
眼下贵州各地陆续进入汛期,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平台,24小时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分成小组,轮番紧盯电脑屏幕,密切追踪降雨量、水位变化等数据,提前预判险情并随时上报。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东方祥云’平台,能对水库、河流水量等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能提前72小时发出洪水预警预报。”董事长李胜介绍,2000年公司刚成立时,防灾预警服务便是发展主方向,“2014年,乘着贵州发展大数据的‘东风’,公司发展迈入快车道。”
如今,“东方祥云”已走出贵州,走向全国。“我们服务全国1700多个县,涉及3.5万座水库,比2014年翻了几番。”李胜表示。
曾是贫苦之地的贵州,发展基础薄弱,如何冲出“经济洼地”,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州地质稳定,煤炭丰富,水能充沛,空气清爽,又是交通要冲,瞄准数据“蓝海”,发展数字经济正当其时。
“2015年,园区只有两栋机楼,客户也不多,现在建有8栋机楼和4栋保障楼,服务客户上万家。”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运营中心总经理吴开明介绍,信息园目前是中国南方运行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也是贵州省数据交互最活跃、数据量最大的云网数据中心。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石油”。发展大数据、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市场是前提。贵州首先从自身做起,政府主动开放数据,并打通省、市、县以及部门之间各自封闭的壁垒,形成“聚集、融通、应用”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大力吸引各方数据来此汇聚。
伴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腾讯等一批数据中心陆续落户贵阳贵安新区,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已达25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1个,成为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也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位于贵阳国家高新区的一处厂房内,一台台小车正在自由穿梭。这是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它们可以自行导航,自动避开途中障碍物。“贵州是发展大数据的热土,不断吸引大量企业落地集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公司创始人喻川表示。
发展大数据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归根结底要靠人才。
“仅是贵阳贵安新区,制定实施的相关人才政策文件就超过30部,构建起以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平台招才等立体化聚才引智网络,千方百计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构筑人才高地。”贵阳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刘海表示。
2016年,贵州获批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伴随一批国家部委、行业和企业大数据中心先后落户,贵州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和“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开放型人才、产业发展人才,打造升级一批引才聚才平台载体。
截至目前,仅贵阳市大数据企业便突破5000家,一条总长约20公里的数博大道正在南北双向延伸,人才也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而逐渐汇聚而来。
数“算”贵州
今年4月中旬,因贵阳市南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些市民的行程卡变黄,要求居家隔离管控;有些市民则收到提示短信,要求落实“五天三检”……
“能够精准助力疫情防控,靠的就是算力和算法!”作为中国移动贵州公司信息技术部数据管理室项目经理,陈灏对行程卡再熟悉不过,“先利用数据中心完成数据存储,再建立数据模型优化算法,可以支撑省内2600多万用户及时准确查询。”
通常情况下,只要有基站,手机便会主动连接,进而产生位置信令。仅是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每天要处理的位置信令多达百亿条。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提取,确保行程卡查询不延时、不卡顿?
陈灏认为,算法的持续优化是关键。“短短3个月,团队建了100多个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在实际中不断修正,目前算力更强大,投诉下降75%就是证明!”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东数西算”工程,贵州成为8个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
随着一批数据中心落地,整体算力迅速提升,不少知名影视作品的后期渲染工作均在贵州完成。作为文化产业的计算服务供应商,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陆续为多部院线电影渲染提供支持。
“东部的一些公司,过去渲染一部片子可能要花近百小时,现在有了我们的超级算力支持,时间能够缩短到1小时,甚至几分钟时间,效率有了质的提升。”贵州中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数据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作为“西电东送”主战场,贵州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有天然优势。
“过去5年,贵州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2.6倍。仅今年以来,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用电量占比就已超过该区域总供电量的40%。”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刘振铭介绍,2015年以来,仅在贵安新区,公司累计投入9.03亿元建设电网,8年时间将供电保障能力提升17倍。
今年7月下旬,贵州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贵州将实施算力集群攻坚行动、算力输送通道提速行动、算力调度协作行动等系列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
数“链”贵州
选中屏幕上的农产品,点击鼠标,产地、加工、销售、农残检测……一组信息顺势弹出,各个环节一目了然,这便是食品安全云,由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
“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食品安全云可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随着进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平台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服务内容日渐丰富,我们对发展前景很有信心。”食品安全云创办者之一陶光灿博士表示。
近年来,贵州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盘州市红果经济开发区的一家生产车间,10台机械手臂正在精准进行零部件焊接,周围不见工人身影。
“我们有数字化智能焊接系统,具备离线编程等功能,每天能完成25吨产量,相较传统人工焊接,工作效率能提高80%。”车间智能焊接区域工段长瞿祥介绍,整个生产车间正朝智能化生产迈进。
随着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不断催生。
2021年底,总投资70亿元的宁德时代贵州项目集中在贵安新区开工。“从储能电池材料开采、研发到锂电池制造,直至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就在眼前。”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魏怀瑞表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加速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以“大数据+新能源”的发展模式将开拓新的产业蓝海。
贵州大数据发展从一开始就特别“接地气”,注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应用。
购票“零接触”、入园“零等候”、服务“零距离”……一系列操作,让游客叶晓雪轻松体验了一把“智慧旅游”,“跟第一次来旅游不一样,这次来荔波,刷脸就可全程游玩,体验感很棒”。
近年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打造景区数字化营销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将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保险等互联,建成统一的分销平台,一站式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问题,推动荔波全域旅游战略发展。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指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的方向路径,为贵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动力。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百企引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贵州已累计形成“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1个,带动8485户企业开展融合工作,推动2.3万余家企业“上云”。
作为全省大数据产业的主战场,贵安新区依托大数据科创城的创建,着力打造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条”作贡献。
“贵州大数据发展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和必然爆发阶段,‘东数西算’更是成为贵州发展的拐点,我们将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和数据治理高地,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表示。(万秀斌 苏滨)
原刊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18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