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10日,由百色学院主办的老少边地区高校学科发展暨边疆守护者培养路径研讨会在澄碧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来自重庆、大连以及广西区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老少边地区高校学科发展的创新模式以及边疆守护者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边疆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指导,服务边疆振兴的时代命题。
百色学院校长吕嵩崧在大会上致辞并作题为《三界同心·三介同频·三阶同链:为国培养边疆守护新人》的主旨报告。吕嵩崧认为,面向培养边疆守护者的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边疆高校而言,破解发展瓶颈、构建符合边疆需求的学科生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是高等教育因应党和国家关于边疆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与人才战略布局的时代命题。他希望通过学术研讨,凝聚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合力,在交叉融合、特色凝练、服务地方等方面建言献策,走好“小而精、特而强”的发展之路;共同探讨人才培养大计,构建“扎根边疆、奉献家国”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共赢,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在课题研究、师资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形成服务边疆发展“共同体”。
广西师范大学马焕灵教授、刘远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王同敏教授以视频连线的形式作了学术报告。桂林理工大学方亮教授、西南大学吴晓蓉教授,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官清副教授、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侯宪斌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在研讨会现场作主题报告。专家学者们围绕学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守护者培养策略、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畅所欲言,就高等教育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强化特色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疆民族教育、乡村振兴、新材料与农业技术等领域为边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的使命任务提出了思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瑾雯 通讯员 黄亚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