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聚焦“一老一小一残”特殊群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通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刻的文明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让关爱满溢芒乡。
近日,“田东县林逢新市民饭堂”运营首日迎来了开门红,共接待150多位老年人就餐。作为饭堂的核心服务项目,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及特殊困难群体可凭有效证件每日免费领取营养均衡的爱心午餐。
田东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把温暖送到老年群体身边,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元宵节前后,“新春夕阳暖芒乡敬老情”活动走进该县5家养老院,文艺志愿者带来精彩表演,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义诊,志愿者帮忙理发、整理内务、陪老人聊天,公安民警进行反诈宣传,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受益老人310多名。
此外,该县15家公立医院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据统计,有关部门对全县近600名60岁以上的散居特困老人建立了一人一档,深入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一位老人都得到妥善照料、安享晚年。
台上锣鼓声声、歌舞悠扬、唢呐嘹亮,台下观众欢声笑语、掌声阵阵……近日,田东县关爱未成年人非遗展演活动在作登瑶族乡中心小学上演“首秀”,该校600多名师生正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场以非遗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这是田东县开展关爱未成年人系列活动的缩影,相同的活动在印茶、江城、朔良、义圩等该县其他山区乡镇中心小学陆续开展,侬歌、排歌、嘹歌、七里刺绣、牛魂节文化等当地非遗纷纷登上了校园小舞台,为山区里的小朋友带来了不一样的非遗体验。“这些活动能激励孩子树立自强品格,同时通过非遗体验,根植文化自信,在实践传承中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江城镇中心小学教师何菲菲说。
田东县将“文明暖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在文化自觉自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很多服务,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充满了盼头。”患有先天性眼睛残疾的黄华生女士曾多次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班,如今已经开起了自己的盲人按摩店,每月收入大约4000元左右。
田东县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围绕民生保障、评残办证、康复治疗、托养照护、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重点,多渠道服务残疾群体。该县“阳光助残”帮扶基地以肉猪养殖作为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残疾人发展生产,提高残疾人收入。2024年,该县共扶持108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较强的残疾人发展生产,为他们提供猪苗、饲料及技术培训等服务。
同时,该县将偏远乡镇残疾儿童作为康复救助重点,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全力破解资金难题,2024年度共受理并安置259名残疾儿童到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今年一季度已受理139名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申请。此外,去年以来投入42万元为13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免费为614名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为65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假肢安装、矫形器适配,今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一户多残、患大病等困难残疾人家庭460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周章师 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