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在南宁召开“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瑾瑜,广西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蓝伟明等出席发布会,介绍广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区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2024年,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奏响建设海洋强区的实干“三步曲”,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蓝色答卷”。
第一步,实现海洋经济总量“稳增长”。2024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25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9.0%。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213.6亿元、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141.1亿元、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220.3亿元、海洋上下游相关产业增加值1005.9亿元。海洋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3%。
第二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转型”。2024年,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9.8%、29.5%和60.7%。
一方面,海洋优势产业“再提升”。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074.3亿元,比上年增长7.1%。防城港沿边口岸出入境人数全国第一,沿海地区接待旅游人数约1.56亿人次。海洋渔业稳定增长,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4538口,持续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和海洋牧场建设,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50.9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稳中有增,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01.5万标箱,首次突破90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2.4%,连续8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北部湾港新建成运营5个泊位,沿海港口完成投资72.3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另一方面,海洋新兴产业“再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广西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北部湾一号”开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8.6%。海洋电力业实现突破,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容量投产后可满足近500万户家庭基本用电,节省标煤消耗约15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365万棵。沿海三市风电发电量77.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4%。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较快增长,红沙核电4号机组商运投产,重点企业海水利用量比上年增长11.1%。
第三步,促进支撑保障能力“提质效”。
——广西海洋局加强政策统筹引领,实施向海产业壮大等六大行动。出台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壮大9大现代海洋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广西海洋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聚焦海洋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下达项目19项,资助经费2800万元。累计获批建设40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广西向海经济人才培养支持专项。
——广西海洋局强化用海要素保障,高效服务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重大项目用海,累计获批复国管用海面积6.14万亩,创2017年以来新高。全面开展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登记,首次实现海域使用权证、水域滩涂养殖证“两证同发”。
——广西海洋局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钦州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入选全国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北海涠洲岛获联合国“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水质连续12年均为“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耿移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