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莫迪 通讯员 谭均丽
统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乡村全面振兴衔接资金、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记者从3月25日在百色市西林县举行的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广西加入对增殖试点、区域品牌、融合发展等项目的补助力度,今年增至3000万元重点支持20个大水面渔业项目。
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广西的生态瑰宝,更是渔业发展的富饶矿藏。2024年,我区大水面渔业面积98.7万亩,水产品产量22.7万吨,约占淡水养殖产量16%。据了解,目前全区大水面渔业开发仅占可控容量的10%,潜力远远没有释放。
为此,广西按照“开发与利用统筹兼顾、规范与创新齐抓并进、增产与增收双向发力”三项要求,力争“十五五”末建成100个大水面生态渔业试点基地。
大水面生态渔业采用不投饵、人放天养的自然增殖模式,避免了人工饲料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确保水产品生态无污染、品质优异,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水产品需求。广西致力于打造“库库鱼”等水库鱼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优质水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关键举措。调查表明,每新增1万亩水库开发面积,平均可带动4000名渔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3000元。
据介绍,我区将在今年6月前完成水库资源普查,建立健全“一库一策”制度。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引领智能转型,加快“人工智能+大水面生态渔业”融合步伐,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当前,广西积极拓展融合路径,提升综合效益。生产上,推广倒刺鲃、黄金鲫等高附加值品种;加工上,支持主产区保鲜冷冻、清洗分割、分拣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休闲上,支持发展“增殖渔业+休闲垂钓+旅游”等模式,促进渔文旅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