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样的乡村是不是很有趣?这样的农业是不是很轻松?
3月11日,全区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玉林市召开,全新的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扑面而来。
走进玉州区好粮仓育秧中心,一盘盘水稻秧苗青翠喜人。“这是今年第二批,第一批已经入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日育秧1.2万盘,可以满足600亩稻田秧苗需求。而云播更让种植户轻松有加,关注微信公众号直接下单,需要什么品种,多少亩田一键完成。
此间,一个类似售卖机的设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设备上书“现磨鲜米”,扫码输入所购数量,支付完成不到10分钟,新鲜大米已在手。“设备已覆盖附近社区,稻谷不够时后台自动反馈,确保大家都能吃上新米。”工作人员介绍。
在玉林牛腩粉产业园,智慧农业展示风景甚好。
扬翔公司独创楼房养猪模式,依托智能设施,猪场内部采用分层独立饲养、分胎次饲养、内循环繁育、批次生产全进全出的养殖生产工艺设计。这一模式目前已被越南企业引进。
模拟人脑神经网络,让人工智能看懂农业,广西慧云公司成功开发耘眼App,手机拍照毫秒识别作物病虫害。“识别率超98%。”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还自主开发了智能巡园机器人,代替人工对农业病虫害等进行识别与监测,并经综合分析生成巡园报告,效率比人工提高10倍以上。
智能巡园机器人。
陆川县打造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自己地块农作物生长情况。
北京金禾天成公司的一款田间可移动智能监测调查工具让大家跃跃欲试。这一头戴设备自动识别作物病虫,数据自动上传汇算,解决了手查目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及数据样本容量难以反映真实病虫害发生情况的难题。
天上无人机飞行,田间无人插秧机忙碌,玉州区仁厚镇茂岑村水稻高产示范片基地是一派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场景。“无人插秧机能确保行距株距精准,人工只需要补秧时出手,太好用了。”工作人员坦言。
乡村发展有“数”,农业生产有“术”,此谓数字农业。
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莫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