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在灵川县人民法院潭下人民法庭大厅,当事人李某主动归还拖欠近30年的借款,与老友王某握手言和。至此,一场跨世纪、历经数位法官接力的执行案件终于画上句号。
时间回溯到1995年,李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朋友王某借款5万元,约定1年后归还。借款到期,李某却未还款,王某多次索要无果,将其诉至灵川县法院。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还款协议,李某分期偿还借款本息。
然而,调解书生效后,李某却玩起失踪,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受当时执行措施与技术局限,执行法官穷尽一切方法,多方查找李某的下落,均未果。此后20多年,法院执行局历经数次人事更迭,但每一任承办法官都未放弃。
“李某和王某的借款纠纷案,一直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希望你在任期间,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前任法官退休前的嘱托,让承办法官李荣瑞决心攻克此案。他复盘案件,发现李某借款后多年未回桂林。
转机出现在2024年10月,正在外执行另一起案子的李荣瑞接到王某打来的电话,称有人在云南某地看到李某。李荣瑞第一时间与当地法院联系,利用信息技术排查,找到李某的联系方式。第一次打电话,李荣瑞刚表明身份,李某就挂断电话。再拨打电话时,李某明显充满了抵触情绪,不是不接电话,就是挂断了电话。李荣瑞深知,这起纠纷对双方都是沉重包袱,便尝试从法律和友情角度,多次发短信向李某释法明理。
“李法官,我不是有意要逃避,实在是家里太困难了,拿不出钱来,不然我也不会一直在外地打工……”李某终于主动回拨电话,讲出了实情。提到王某,李某言语间充满愧疚。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荣瑞常常联系李某,说事实、讲法律、摆道理,劝导李某履行还款义务。20多天过去了,李某逐渐打开心结,同意回老家解决纠纷。
今年2月27日,双方当事人来到潭下法庭。阔别近30年,昔日老友再次握手,一笑泯恩仇。在李荣瑞见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李某一次性支付3万元,承诺剩余款项两个月内付清,王某体谅李某难处,放弃利息。
小案不小办,点滴见初心。这起跨越近30年的执行案件能成功执结,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法官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如我在执”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以为民情怀守护司法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