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这些务实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一名从事桥梁工程研究的工程师,我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高宗余说。
高宗余代表介绍,近年来,湖北培育了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多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湖北在桥梁、高铁、房建、水利水电等设计和建造方面堪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核心竞争力强大,拥有“世界设计之都”“桥梁建设之都”“高楼建设之都”等美誉,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不仅遍及全国,还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业务范围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江上近200座桥梁中,高达80%出自武汉企业之手。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桥梁中,超过一半由武汉企业建造。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武汉。”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宗余代表说,作为新中国桥梁建设的发源地,湖北从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起步,逐渐培育出了实力强大的建桥军团。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中交二航局等一大批国内顶尖的桥梁建设企业齐聚湖北,覆盖桥梁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我们的“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创新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高宗余代表表示,但近两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增幅下降,发展面临劳动力短缺、生产力提升缓慢等问题。同时,随着国际产业格局的调整,建筑行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中激烈竞争的挑战。发展智能建造是实现“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然路径。
“我深切感受到,高端人才、技术装备是发展智能建造的核心要素。”高宗余代表建议,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